印度人为什么总觉得比中国强?说个难听的,在中国,贪官上任发现当地没钱,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当地经济,然后趁机捞油水。在印度,贪官上任之后根本不管你当地啥情况,直接开捞。 印度独立后,精英阶层刻意构建了一套“文明继承者”的叙事体系。从莫卧儿帝国到英属殖民地,印度将自身定位为文明的中心,这种叙事在教科书里尤为明显——2023年印度政府删除了教科书中关于穆斯林历史和种姓歧视的内容,将印度教民族主义作为国家认同的核心。 这种历史篡改制造出一种虚假的文明优越感,让民众误以为印度自古就是“有声有色的大国”。 更关键的是,印度始终未能摆脱殖民时代的心理阴影。英国殖民统治留下的“白人优越论”变种,在印度演变为“南亚霸主”的迷思。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惨败本应成为清醒剂,却被印度媒体歪曲为“战略撤退”,甚至拍出《加勒万河谷》这样的“抗中神剧”自欺欺人。这种选择性记忆使得印度社会形成了一种病态的补偿心理:越是在现实中受挫,越要在舆论场中构建“印度必胜”的幻象。 而印度又自诩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但这种制度优势正在异化为政治表演的舞台。以2024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为例,印度高调宣布2035年建空间站的计划,却因NASA缺席而大受打击,暴露出其科技实力的虚张声势。 民主制度本应是治理工具,却在印度沦为政党斗争的武器——各党派为争夺选票,竞相抛出不切实际的“超级大国”口号,而真正的民生问题却被束之高阁。 更荒诞的是,印度的腐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合法化”路径。透明国际数据显示,印度54%的民众承认行贿,警察、教育、医疗系统成为腐败重灾区。 但与中国贪官“发展经济再捞钱”的逻辑不同,印度官员往往直接将权力变现。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腐败案中,组委会官员通过高价采购体育器材中饱私囊,导致60亿美元预算被挥霍一空。 这种“直接捞钱”的模式,使得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却让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了稳固的腐败网络。 印度媒体在塑造国民认知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21年中印边境冲突期间,印度小报编造“200名中国士兵被俘”的假新闻,甚至将电影剧照当作真实战场画面传播。 这种无底线的炒作并非个案:疫情期间,印度媒体曾宣称新冠病毒是“中国生物武器泄漏”,并联合律师团体要求中国赔偿20亿美元。媒体的煽情化报道,使得印度民众长期生活在“中国威胁论”的信息茧房中。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媒体的不实报道往往与政府形成默契。2021年中印军长级会谈前夕,印媒突然炒作“解放军越线被扣”,试图在谈判中制造舆论压力。 这种“官方放料、媒体炒作”的模式,既转移了国内矛盾,又强化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久而久之,印度社会形成了一种“自我验证”的认知闭环:媒体报道的内容成为民众判断现实的依据,而民众的情绪又反过来推动媒体制造更多极端内容。 印度人的优越感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认知失调。历史叙事的篡改、政治制度的异化、媒体生态的扭曲、经济结构的失衡,共同编织了一张自我催眠的大网。 要打破这种幻觉,印度需要直面自身的结构性矛盾,而不是在虚幻的大国梦中越陷越深。正如中印边境冲突的教训所示,脱离现实的自我膨胀,最终只会换来更惨痛的代价。
印度果然不是善茬!大批美军弹药运抵印度,美国心里面乐开花,巴基斯坦知道这个时候一
【3评论】【5点赞】
南来北往
陈风2 亿多美元一架,问问莫老仙贪了多少?
哥可扛刺激了
这个星球唯一能与印度抗衡的超级大国也只有韩国了,我们和美国和俄罗斯联手都打不过印度韩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