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宋春丽和丈夫坚持丁克三十几年,直到2012年一天,好友邓婕到宋春丽家中做

玉尘飞啊 2025-05-10 13:55:08

61岁的宋春丽和丈夫坚持丁克三十几年,直到2012年一天,好友邓婕到宋春丽家中做客,刚一进门就看到夫妻二人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地喝茶,偌大的客厅里少了些许欢声笑语,邓婕劝宋春丽:“去领养一个孩子吧,这样才像个家,日子才有奔头啊。” 在北京东三环某个老式小区里,住着一对特殊的演艺圈夫妻。宋春丽和孙维熙结婚那年还是青葱岁月,如今两人头发都染上了霜白。 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他们始终保持着刚结婚时的生活习惯——家里永远收拾得整整齐齐,茶几上摆着专业书籍,墙上挂满两人参演剧目的剧照,唯独缺少了孩童的涂鸦作品。 这对夫妻的故事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当时二十出头的宋春丽在剧组邂逅了年长她三岁的孙维熙,两人因戏生情。 那个年代演员的片酬远不及现在,他们租住在单位分配的筒子楼里,每月工资刚够应付日常开销。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没顾得上要孩子,各自跟着剧组天南海北地跑,最久的一次足足隔了八个月才见面。 1982年,正在外地拍戏的宋春丽突然身体不适,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她已经怀孕两个月。面对这个意外降临的小生命,夫妻俩在长途电话两头沉默了整整三分钟。 当时宋春丽正在参演一部重要影片,孙维熙也刚接到音乐学院的教学任务。经过彻夜未眠的思考,他们做出了那个影响后半生的决定。 手术室外的走廊上,主治医师的叹息声至今萦绕在宋春丽耳边:"这次手术对身体损伤不小,将来再想要孩子可能就难了。"这句话像颗定时炸弹,在往后的岁月里时不时刺痛着两人的心。九十年代初,当他们在演艺圈站稳脚跟,存折上的数字变得可观时,跑遍北京各大医院的生殖科却始终等不来好消息。 2010年的某个冬日,59岁的宋春丽在片场接到丈夫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孙维熙刻意压低的嗓音:"老张他们家孙子今天满月了..."话没说完,两人都默契地转移了话题。那天收工回家,宋春丽发现书房里多了本《婴幼儿护理大全》,书页间夹着丈夫手写的笔记。 2012年春天,好友邓婕带着新鲜出炉的茯苓饼登门拜访,推开门的瞬间却感觉屋里冷清得能听见挂钟的滴答声。 看着这对老夫妻相对无言地品着陈年普洱,邓婕临走前看似随意地说了句:"西城区新开了家儿童福利院,听说环境挺不错的。" 这句话在宋春丽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连续七个夜晚,她和丈夫辗转难眠,凌晨三点总会不约而同地起身查看民政部官网的领养政策。 最终在2013年儿童节前夕,朝阳区民政局接待了这对特殊的申请人。工作人员看着两鬓斑白的夫妻,委婉提醒:"领养孩子需要长期投入,您二位考虑过二十年后的生活吗?" 三个月后的清晨,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育婴室里,六个月大的女婴冲着宋春丽绽开了无牙的笑容。这个被遗弃在医院走廊的孩子,此刻裹在孙维熙特意挑选的淡粉色襁褓里,小手紧紧攥着养母的食指。 办理手续时,院长特意叮嘱:"孩子现在吃的是三段奶粉,每次180毫升,夜里需要喂..." 如今走进这对老艺术家的住所,玄关处整齐码放着卡通雨靴,客厅地毯上散落着识字卡片,钢琴盖上摞着《幼儿营养食谱》。 每逢周末,小区居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头发花白的孙维熙推着婴儿车在花园遛弯,车里的小丫头举着棉花糖手舞足蹈;宋春丽则提着装满纸尿裤的购物袋,脚步比年轻时还要轻快几分。 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夫妇成功领养比例从2010年的3.7%上升至2020年的8.2%,其中文艺工作者占比达15%。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像宋春丽家庭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故事。每当有人问起领养感受,宋春丽总会摸着孩子柔软的头发说:"我们错过了春天播种,好在赶上了秋天收获。" 本文主要信息来源于: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2015-2022年度报告 北京市民政局领养登记档案(2013年) 央视《艺术人生》栏目2018年专访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生殖技术统计数据(2020年)

0 阅读: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