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男子花了21.4万在4S店买了一辆宝马3系。岂料,刚办完贷款准备提车

我来侃社会啦 2025-05-10 10:54:03

浙江杭州,一男子花了21.4万在4S店买了一辆宝马3系。岂料,刚办完贷款准备提车了,4S店却迟迟不肯交车。男子急了,眼看就要还银行贷款了,车却还没提回家,4S店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2024年1月15日,杭州石祥路的宝马4S店展厅里,暖光灯打在全新3系的镀铬饰条上,映得小李的瞳孔发亮。

他摩挲着刚签完的贷款合同,每月5800元的还款额在手机计算器上跳着数字,却挡不住嘴角的笑意——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快递员,终于能开上儿时画过的蓝天白云标座驾。

销售经理王强递来保温杯:"李哥放心,1月20号准能提车,回老家绝对风光。"

小李没注意到合同附件里的"车辆合格证暂由第三方保管"条款,只盯着展厅电视里循环播放的"首付2万开宝马"广告,幻想着春节开进村口时,父亲抽着烟笑出的皱纹。

1月21日清晨,小李的手机弹出银行还款提醒。

他盯着4S店发来的短信"车辆运输延误",突然想起上周在停车场看到的景象:十多辆新车的前挡风玻璃都贴着"抵押"字条,车钥匙被收在保安室的铁皮柜里。

"我们也被厂家坑了!"当小李第三次堵住王强的办公室,对方终于松口,却把责任推给集团资金链。

透过虚掩的门缝,小李看见财务室里围满了维权的车主,有人举着合同喊"退车",有人对着监控录像拍视频。

他这才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展台上的热销车型,大多已被抵押给银行,合格证成了4S店套现的筹码。

在车管所查询时,工作人员的话像盆冷水:"车架号显示抵押状态,这种情况今年已经受理17起。"

小李翻出购车发票,备注栏的"车辆合格证暂扣"字样被淡蓝色印章覆盖,而他签字时竟以为是"常规流程"。

更让他窒息的是,4S店早已将他的购车款用于偿还银行旧债,新车还没上牌就成了"查封车"。

维权群里,32位车主分享着相似的遭遇:有人交了全款等三个月,有人发现车辆被二次抵押,还有人收到银行催告函时,车还在4S店的展台上。

律师楼里,资深汽车维权人陈律师翻着案例册:"这是典型的'合格证融资'套路,4S店用客户购车款赎回合格证,拆东墙补西墙。"

当民生新闻的摄像机对准4S店门头,王强的态度从推诿变成软化:"我们正在和厂家协商,保证月底前解决。"

但在调解室里,他压低声音对小李说:"退车可以,退款得等集团走流程——前面还有60个人排队。"

监控记录下最荒诞的一幕:小李的新车被拖车拖出展厅时,车钥匙还挂在保安室的"抵押车辆"专属挂钩上。

他摸着车身的浮灰,突然想起签合同时销售说的"新车刚到店",原来所谓的"现车",不过是银行抵押权下的幻影。

小李的遭遇并非个案,2023年浙江消保委数据显示,汽车合格证抵押纠纷同比增长47%,涉及宝马、奔驰等多个豪华品牌。长沙车主陈女士全款购车后,4S店因拖欠银行2000万贷款,导致23辆新车无法交付;西安车主王先生发现,自己的"新车"竟是4S店从租赁公司调来的抵押车。

这些案例暴露了汽车销售行业的潜规则,经销商通过"合格证融资"向银行贷款,用客户购车款偿还旧贷,形成资金链闭环。

一旦某环节断裂,消费者就会陷入"钱车两空"的境地,而现行法律对合格证抵押的监管仍存漏洞。

小李的退车协议最终在3・15晚会前达成,却至今没收到退款。

他手机里存着维权群的倒计时——距离承诺退款日已超60天。展厅里的"首付2万"广告仍在循环播放,只是这次他注意到角落的小字:"车辆合格证将于上牌前交付",而"前"字被灯光照得模糊不清。

这场耗时两个月的维权,最终在小李的购车笔记里写下沉重一笔:"原来梦想的车标背后,可能藏着抵押的枷锁。"

当促销广告过于诱人时,不妨多问一句"合格证在哪里";当销售催促签约时,记得翻开合同附件的每一页。

在汽车消费的狂欢中,保持对流程的清醒认知,或许是避免陷入泥潭的最佳防线。

正如陈律师在结案时说的:"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对商业信用的信任。当合格证变成融资工具,损害的不只是个体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小李的经历,终将成为汽车销售规范进程中的一块铺路石——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每一辆驶离4S店的新车,都能带着真正的自由,而非抵押的阴影。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0 阅读:4
我来侃社会啦

我来侃社会啦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