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梅兰芳迎娶二妻福芝芳,洞房花烛夜,他却偷偷跑去原配王明华的房间,聊到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10 09:33:36

1921年,梅兰芳迎娶二妻福芝芳,洞房花烛夜,他却偷偷跑去原配王明华的房间,聊到深夜才离开,没想到福芝芳得知后却说:“我一点也不生气!”

1905年,福芝芳出生在北京,她的外祖父是一个靠着此皇粮月俸来养家糊口的八旗军官,母亲怀了福芝芳之后因实在与丈夫过不下去,故而索性逃回了娘家,在娘家生下了福芝芳。

福芝芳从小乖巧懂事,从不给母亲添乱,小一些的时候学了门八角鼓的手艺傍身。

但由于八角鼓太过冷门导致没什么发展前途,于是福母听人介绍,把福芝芳送到了邻居吴菱仙家学唱戏。

而梅兰芳也是吴菱仙的徒弟,就这样,二人开始有了联系。

福芝芳性格沉稳、勤奋好学,在戏曲方面也颇有造诣,师傅吴菱仙十分喜爱她。

一次,他带着福芝芳到梅兰芳家里拿剧本,梅兰芳的妻子王明华见到文静沉稳的福芝芳后,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因为那个时候的王明华为了可以陪同梅兰芳出席一切他出席的场合,在生育完一儿一女以后,便立即去做了绝育手术,只为可以女扮男装。

但是她的一儿一女去的因为生病二夭折了,考虑到梅家需要梅兰芳担任起传宗接代的责任,王明华再一次为了梅兰芳做出牺牲,她决定给梅兰芳纳妾,于是就拖吴菱仙说媒。

当时,福芝芳已经是小有名气角了,但因为常受纨绔子弟的骚扰,福芝芳的母亲便想尽快给福芝芳找一个好人家嫁了。

正好梅家托人来说媒,在确定王明华不能生育后,福芝芳的母亲答应了这桩婚事。

不过福芝芳的母亲却提出了两个特殊条件:

第一个就是福芝芳嫁给梅兰芳之后,绝对不能做二房太太,必须和原配妻子王明华同等名份。

第二个就是福芝芳的母亲必须跟随女儿到梅府生活,梅兰芳以后要给她养老送终,就想对待亲生父母一样。

考虑到这两点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梅兰芳也随即就答应了下来。

福芝芳这就嫁进了梅家,尽管传宗接代的欲望占据上风,但是梅兰芳对妻子还是心有愧疚,所以在新婚之夜,梅兰芳没有去新婚妻子福芝芳的房里,而是和王明华待在一起。

福芝芳对王明华尊敬有礼,两人相处也很融洽。

嫁入梅家的福芝芳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妻子的本分,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大宝。

孩子出生第三天,福芝芳居然叫奶妈把孩子抱到王明华屋,算是她的儿子。此举不仅让梅兰芳对福芝芳更为宠爱,也令王明华很感动。

然而,王明华是至真至性的女子,她深知福芝芳的情深义重,知道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于是,在孩子满月那天,她还是让奶妈把孩子抱回到福芝芳的房里。

此后十四年间,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下来九个孩子,这九个孩子也都被从小教育的叫王明华为母亲。

福芝芳还让梅兰芳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常年住家为自己补习。她还向邻居女主人学织毛线活儿,梅兰芳的围巾、孩子穿的毛衣毛裤都出自她的巧手。

她把家庭和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梅兰芳出门演出,给她留下家用,回来后她还能交还他多余下来的钱。

在梅兰芳的心目中,处事周到的福芝芳独立、聪慧,不但给梅家生下了9个孩子,还将自己和梅家老小都照顾得很好,算得上是梅家的大功臣。

1929年,王明华病逝在天津,福芝芳还让自己的幼子梅葆琛以孝子的身份为王明华扶灵打幡,葬礼前后,福芝芳领着3个儿子披麻戴孝。

后来王明华去世后,福芝芳不仅做自己原先做的事情,并且将曾经王明华的那部分也接了过来,成为了梅兰芳坚强的后盾。

即使梅兰芳后来因为不愿为投降日本人的汉奸演出,遭到封杀迫害时,家庭生活没有收入,全家人生活陷入窘迫之境时,她将自己的首饰、嫁妆典当了来维持家用。

​后来梅兰芳对福芝芳提出要求娶孟小冬进门的要求。原以为福芝芳一贯温柔一定会同意,但是福芝芳只是安安静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同意孟小冬进门。

后来梅兰芳的母亲不幸离开人世,孟小冬把自己的头发剪了戴上白花想要给梅母披麻戴孝。但是她没有机会进入梅家就被福芝芳挡在了梅家门口。 ​ ​1961年,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人民政府给予了国葬的礼遇,想要将梅兰芳葬于八宝山烈士公墓。但是福芝芳去的要求梅兰芳应该与其在三十多年前的原配夫人王明华合葬在一起。 ​ 后来政府修建了三个穴位的墓穴,将去世三十多年的王明华与刚去世的梅兰芳合葬在这里。而留下的那个空穴,是待福芝芳百年后使用而预留的。 ​ ​1980年,福芝芳终因脑血栓发作抢救无效去世。

福芝芳临终前,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却给世人留下遗言:梅 兰芳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 ​宜家宜室的福芝芳,能操持家务、与丈夫共同支撑家庭:生儿育女又照顾家庭,能与丈夫同富贵也能共患难,还能理智地清理外室。 ​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丈夫总是得到妻子的鼓励和帮助——托·罗·迪尤尔。

从古至今,无数贤妻良母得到不断地称颂,她们不仅仅靠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找到了幸福密码,更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自己丈夫的成功,无疑,福芝芳就是这样的人。

0 阅读:41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