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卖给老汉为妻,付钱时,人贩子却要多收100块,农民转身要走,被拐的女孩连忙跪下对老汉说:"我这还有50块,求求你带我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贫困如同一张沉重的幕布,压在千千万万家庭的头顶,郜艳敏出生于河南许昌的一个普通农家,家中子女众多,生活拮据,尽管她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却因家庭无力承担学费,在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她带着对知识的不舍和对生活的责任,踏上了南下打工的旅程,她在一家毛线厂找到了工作,用汗水换来的微薄工资,几乎全部寄回了家中。 那时的她,依旧怀抱希望,手里攒着的钱,心里想着有一天能再回到课堂,直到1994年春,她决定回家一趟,看看年迈生病的父母,也想借此机会商量是否还能继续求学,她并不知道,那趟归途将彻底改变她的一生。 火车站的站台如往常一样人来人往,两个自称是河南老乡的中年女子走近了她,言语亲热,态度热情,称在外地有工厂招人,待遇优厚,对于一个从未真正踏出家门的女孩来说,这样的“机会”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她没有多想,便随她们一同离开了车站。 故事的走向很快就脱离了她的掌控,她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随后被控制、囚禁,再被转手卖给了人贩子,这一过程如同黑暗中的漩涡,将她一步步拖入深渊,她曾试图反抗,试图逃跑,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渐渐耗尽力气,在人贩子眼中,她不过是商品,一次次被估价、讨价还价,最后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生活在河北大山深处的老农,为其儿子“娶妻”。 这场交易的达成也并非顺利,买方原本带的钱不够,郜艳敏甚至自己掏出了仅存的几十元,希望能促成这桩买卖,她知道,这不是自由的出口,但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她早已明白,只有离开人贩子的手,才可能有一线生机,可惜,她低估了这条路的曲折,也高估了他人对她自由的理解。 新生活的开端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被带入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小村庄,那里闭塞偏远,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不过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丈夫对她的态度并不恶劣,却也从未真正尊重她的意愿,她成了“买回来的女人”,在村里人异样的目光中隐忍生活,怀孕后,她趁看守松懈逃出,却在数公里外被追上暴打,拖回家中,从那以后,梦想彻底破碎,逃的念头也被现实碾成碎片。 真正刺痛她心的,不是人贩子的暴力,也不是山村的隔绝,而是来自亲情的冷漠,一次机会,她随丈夫回到娘家,她满怀希望地请求母亲赎她回家,只需要那笔当初被“买走”的钱,可母亲却冷冷地回应:“你已经嫁人了,”那一刻,她的眼泪无法止住,心中残存的那点归属感也随风散去。 从家中归来后,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提及逃离,连自杀的冲动也如同被封印,她开始接受这段命运安排的生活,亦是在这时,命运悄悄掀开了新的篇章,村里的小学因缺少老师陷入停摆,校长找到郜艳敏,希望她能担任代课老师,她的学历虽只有初中,但在这个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村庄,已是最有条件的人选。 她没有犹豫,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她仿佛回到了从前那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她用心教书,用情育人,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倾囊相授,她深知教育的力量,也明白,唯有知识才能带这些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的认真与负责,逐渐赢得了村民的尊重,曾经看不起她的人,在孩子成绩进步后,开始对她刮目相看,连她的丈夫也不再对她动手。 信息来源:女子被拐后成当地教师为贫困生忍受屈辱留下来2006年05月22日15:40来源:燕赵都市报
1994年,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卖给老汉为妻,付钱时,人贩子却要多收100块,农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09 20:40: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