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收割印度?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动印度,而是印度这块地太太硬,啃不动!印度有自己的工业能凑合自给,国内政治复杂得让人头大,精英还会玩大国平衡术。美国这些年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印度根本没法像对待别的国家那样一把拢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这些年干惯了“全球收割”的活儿,一边搞资本输出,一边在各国布下产业链、舆论和政策的网,谁被盯上了,基本就等着被“镰刀”收割吧。 可唯独在印度,美国折了好几把刀。不是不想下嘴,是这块骨头实在太硬,根本啃不动。 为啥?说到底,印度这个国家,有几个特点让美国特别头大。 咱们说句实在话,印度的工业水平远不如中国,也没法和发达国家比。但它的底子,够它自己“凑合着用”了。从仿制药、手机组装、基础制造到军工、纺织,虽然水平不高,但“样样都能来一点”,关键时候还真能顶用。 比如说,全球仿制药市场,印度一家就占了差不多40%。美国人吃的药,有一半是印度生产的。这就意味着,美国要真跟印度闹翻了,先得掂量一下自家医院的药柜会不会空。 还有像牛奶、椰子、生姜这种民生产品,印度不但能自给,还能大量出口。你想制裁它,它反手就能让你超市断货。这一点,让美国特别抓狂。 别看印度是一个国家,其实它更像一个“邦联”。28个邦和8个联邦属地,各自有各自的规矩。中央政府出了政策,到了地方经常变味儿。 比如说,莫迪政府曾经想推动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各地之间的流通壁垒,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各邦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继续搞自己的“小关税”,比喜马拉雅山还难翻过去。 这让美国想搞经济渗透,根本无从下手。你刚在一个邦谈成投资,另一个地方就给你设限制。统一市场都搞不起来,全球资本进来也玩不转。 更要命的是,印度法律还特别“灵活”。今天定了规矩,明天可能就翻脸。三星在印度经营多年,结果突然被追缴6亿美元税款,理由是“逃税”。 一刀下去,利润没了七成。沃达丰更惨,07年搞的交易,12年突然被追税,直接全球资产被扣。这种事在别的国家很难想象,在印度却成了“常规操作”。 外资企业想在印度赚钱,说实话,难度比在中国高多了。 首先是政策多变,投资门槛高。你开个工厂,得用印度本地高管,还得把核心技术部分转让。苹果在印度建厂,很多环节都得依赖印度本地企业,供应链控制权基本让出去一半。 其次是打压外资毫不手软。谷歌被罚20亿美元,说垄断;亚马逊砸进60亿,连个水花都没看到。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在印度不但赚不到什么钱,还经常被追着罚。这哪是做生意,这是“送人头”! 而且印度还搞一种很独特的“经济防御策略”:外资来了先围一圈,等你建好了工厂、投入了资金,再慢慢设规矩、改法律,逼你吐技术、吐利润。这波操作,美国资本都被玩怕了。 美国对印度是又想拉拢又怕失手,因为从战略角度看,印度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是抗衡中国的一张关键牌。拜登政府都把印度当成“印太战略”的支点,又是军售又是技术支持,军演搞不停。 可印度从来不真心倒向哪一边,玩的是“两头吃红利”。 一方面跟美国搞印太合作,一起在南海军演;一方面又从俄罗斯买打折石油,甚至还和中国继续边境谈判。你说它站哪边?它谁都不站,就在中间“薅羊毛”。 2025年,印度甚至在同一年参与了中、美、日三方的军演,今天跟你练,明天跟他演。这种大国平衡术,搞得美国头都大了。 如果说过去美国在很多国家搞“颜色革命”是轻车熟路,那在印度这招基本就废了。为什么?因为印度人骨子里就排外,尤其是莫迪政府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一上台,外来影响在国内直接就被视为“渗透”。
更狠的是,印度法律还规定外资企业核心岗位必须是印度人,这样就算你资金进来了,控制权还是人家的。你在这开公司,人家照样能慢慢把你架空。 美国不敢对印度动手,其实也有个现实原因:现在全球格局不稳,美国最怕的就是印度倒向中俄。一旦印度靠近中俄,那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部署几乎全线崩塌。 所以,美国虽然想收割印度,但又怕“逼得太狠”。只好一边撒胡萝卜,一边慢慢“引导”。可惜印度根本不吃这一套。 到了现在,美国对印度已经形成了“投鼠忌器”的心态:动不了,吓不住,也离不开。你说它是不是气得牙痒痒? 印度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它确实是“最难对付的国家”之一。工业凑合够用,政治结构复杂,资本设防严密,外交左右逢源,民族主义爆棚……每一项单拿出来都不好搞,加在一起,就让美国彻底“吃瘪”。 所以说,美国不是不想收印度,而是“镰刀都卷刃了”。对美国来说,印度就是那块又香又难咽的肥肉:想吃吧,咽不下;不吃吧,又舍不得。 这,恐怕正是印度最想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