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印巴空战的结果,我突然想到咱们汽车行业,哪些鼓吹“自研就是浪费”、“自研不如

催催小管家 2025-05-08 20:57:36

看完印巴空战的结果,我突然想到咱们汽车行业,哪些鼓吹“自研就是浪费”、“自研不如外面买”的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了?

今天看了一天的印巴空战,论双方的飞机和武器装备,如果单纯从数据上看其实差别并不悬殊,但巴方为何能大获全胜?

据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巴方采用了东方大国“统一制式”的武器装备,各自之间能做到完美的衔接与配合,数据链路清晰且高效。

但印方则是万国凑,俄国的、以色列的、法国的…各自拉出来看数据都是不错的装备,但相互配合用就出了大麻烦。

现代战争不是一对一拼刺刀,而是一个整体系统性攻防,所以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整体建制化比拼的时代到来了。

那么说到汽车行业,以往造车就是个“万国凑”,东家的变速器、西家的发动机,隔壁的车机、后街的控制器…反正拼凑起来都还不错,而且以移动为目的的汽车对数据传输和各自系统间的配合要求不高。

但是现在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尤其智舱、智驾在中国市场上的迅猛发展,让车辆各总成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配合变得更加重要,甚至出现几个部分融合,乃至几域融合的技术。

哪些各自独立的传统供应商可没兴趣给你做融合,他们只要把自己的东西卖好就OK了。

而低成本的造车其实也就是把供应商的东西都采购来,做到最低限度的融合,只要给消费者做好沙发、冰箱、大彩电这种直观感受就好了,至于底层的数据、逻辑以及系统…谁在乎呢?

所以,有的品牌用最低限度的车辆底层,搭配消费者肉眼看得见的“豪华配置”,赚了个盆满钵满。

也有的品牌花大钱,从底层芯片、车辆底层操作系统、智舱、智驾,以及协助供应商升级现有硬件的技术水准,做了一堆“肉埋在饭里”的事情。结果因为投入巨大,而又不做花账,将亏损直接摆在公众面前。

再加上有些个别有用心的人一带节奏,弄的在舆论场上比较被动。

甚至有人还以“新能源教父”的姿态窜出来,摆出一副“为你好”的架势“苦劝”车企“你自研啥?还是买吧,买多好,又便宜赚钱又快,何苦来的”。

所以,解释一千辩解一万,不如事实摆在眼前。

人教人教不会,事儿教人一遍就会。

学印度买买买的“万国造”?还是学中国自研的“统一制式”?铁的事实摆在眼前。

回旋镖定律永远奏效。

不是不到,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回镖准到。

0 阅读:0
催催小管家

催催小管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