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想要找到一样东西整死他。内务府总管还真搜出来3
1750年,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想要找到一样东西整死他。内务府总管还真搜出来36万两白银,乾隆冷笑一声:“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他本要治罪,可是张廷玉的一个习惯,救了他一命,这个习惯沿用至今。
1750年,清朝乾隆那会儿,朝堂上跟唱大戏似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拨人,那是针尖对麦芒,斗得不可开交。都说“龙椅一换,大臣也得跟着翻新”,乾隆虽然接了他老爹的班,但对老张——张廷玉这位三朝元老,心里头总是有点别扭。张廷玉这家伙,出身那是响当当的,老爹是康熙朝的大学士,他自己呢,跟着三位皇上混,官当得挺大,可还是小心谨慎得要命,生怕走错一步摔跟头。但就算这样,乾隆还是老怀疑他。
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先是老张非要个“死后能进太庙享受香火”的保证书,乾隆一听就不乐意了;后来老张的亲家朱荃因为受贿被查了,老张也被拽进泥潭里了。乾隆这下火了,直接派内务府总管德保去抄老张在北京的家,想找找罪证收拾他。德保还真搜出了36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乾隆乐呵着嘲讽:“这就是传说中的清正廉洁啊!”
结果,等事情查清楚了,乾隆傻眼了——那36万两银子都是雍正赏的,老张还一笔一划地把每次赏赐的时间、地点、原因都记下来了,一点不差。这习惯,老张当官这么多年养成的,谨慎得要命,这次也救了他一命。乾隆虽然知道自己搞错了,但打死也不认,转头就怪德保听错了命令,银子嘛,还是得还给老张。但乾隆这家伙可不打算就这么算了,他瞪大眼睛在文稿里找漏洞呢。可张廷玉那是文案界的老司机了,写的文档严丝合缝,连个蚊子腿大的错处都没有。最后,乾隆没办法,只能拿朱荃用人不当这事儿说事,硬是让张廷玉赔了案子的损失,还额外罚了他十万两银子。张廷玉为了这事儿,把家底儿都快掏空了,还得借钱过日子,这才算是摆平了。
到了晚年,张廷玉干脆回老家养老去了,八十四岁那年驾鹤西游。临终前,乾隆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又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张廷玉这一辈子啊,活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费尽心思想保住自己的小命。他留下的记录习惯,到现在还被官员们当宝贝似的学着。所以说,“伴君如伴虎”,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