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河北农村,太阳刚爬上树梢,张翠萍就挎着竹篮出了门。篮子里是半块掺了麸

诺诺说历史 2025-05-08 09:53:22

1943年的河北农村,太阳刚爬上树梢,张翠萍就挎着竹篮出了门。篮子里是半块掺了麸皮的黑面饼,这是全家五口人一天的口粮。她蹲在村口的土坡上,远远望见一队八路军战士经过——那些年轻人走路时腿都在打晃,有个小战士弯腰揪了把野草就往嘴里塞。

"同志,这哪能吃啊!"张翠萍小跑过去,硬把面饼塞进小战士手里。那孩子嘴唇裂着血口子,却把饼掰成几块分给战友:"排长说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当天夜里,张翠萍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男人前年被鬼子抓去修炮楼再没回来,家里就剩她带着婆婆和三个半大孩子。可看着油灯下饿得皮包骨的儿女,她想起的是白天那些战士青白的脸色。"队伍要是垮了,咱连野菜都没得挖。"天蒙蒙亮时,她拍板做了决定。

接下来的半个月,张翠萍成了十里八乡最忙的人。她先找到村里最倔的老光棍李铁柱:"柱哥,听说你家地窖还藏着两袋高粱?"李铁柱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俺留着过冬的命根子..."张翠萍直接拽着他往村外走:"你去看看河滩上埋的新坟!昨儿又饿死三个娃娃,鬼子可不管你是不是光棍!"

靠着这股狠劲,张家庄最先凑出八百斤粮食。张翠萍又连夜走了二十里山路,找到娘家表哥的村子。当她撩起裤腿露出被荆棘划得血淋淋的小腿时,表哥抄起铜锣就敲:"老少爷们儿都听着!咱亲闺女把命都豁出去了,你们裤腰带还勒得下去吗?"

最惊险的是运粮那天。张翠萍带着三十多个乡亲,推着独轮车走在山道上,突然听见摩托车声。"是鬼子巡逻队!"有人吓得要扔下车跑,她一把按住粮袋:"谁要跑就先从我身上碾过去!"众人屏息趴在沟渠里,听着头顶车轮声滚过,有个年轻媳妇吓得尿了裤子,愣是没敢出声。

当三千斤粮食送到八路军驻地时,炊事班长老王噗通就跪下了。张翠萍赶紧扶他:"这是折我的寿啊!"老王抹着眼泪说:"大妹子,这够全团喝半个月稀粥了。"部队硬给她打了欠条,政委的字迹力透纸背:"今借到张家庄粮食叁仟贰佰斤,抗战胜利后如数奉还。"

这张泛黄的欠条在箱底压了四十年。1982年冬天,肺癌晚期的张翠萍把儿子朱海清叫到炕前:"那个红布包...别去讨...队伍当年..."话没说完就咳出血来。朱海清只当是母亲说胡话,直到2015年秋天,两个穿军装的人敲开他家门。

"您母亲是不是有个蓝布包袱?"为首的中年人从公文包取出泛黄的账本,"1943年9月的借粮登记,经手人王德胜——那是我爷爷。"他们带来张崭新的存折,按现在粮价折算的八万六千元。朱海清摸着存折上凸起的数字,突然想起母亲临终时枕头下露出的红布角——那里面包着的欠条,边角都磨出了毛边。

后来县里修抗战纪念馆,要把这事写进展板。朱海清摆摆手:"俺娘要是活着,准说'瞎折腾啥,不就几袋粮食'。"但每当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户时,他总恍惚听见独轮车吱呀呀的声响,看见月光下山道上那一溜猫腰推车的黑影。

0 阅读:42
诺诺说历史

诺诺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