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报道“中国制造2025”,1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很多令人忽视的进步。 最近《日本经济新闻》一篇深度报道引发关注,他们拿着放大镜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进展看了个透。 这个于2015年启动的国家战略计划,如今在不少领域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造船业最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全球每造10艘船,就有7艘出自中国船厂。 连过去的老对手韩国,现在产量只剩下咱们的五分之一。新能源汽车更是弯道超车的好手,街上跑的电车每两辆里就有一辆中国牌子,直接把欧美日的老牌车企急得直冒汗。 除此之外,很多"中国造"都换上了国产心。以前手机电脑离不开进口芯片和屏幕,如今不少产品都实现了"全华班"。 像华为笔记本销量两个月涨了六成,背后就是国产零部件的集体突破。就连日本人都得承认,中国制造这身衣服,是实实在在自己缝出来的。 当然,咱们也有相应的短板,像造火箭、搞半导体这些精细活儿,虽说比十年前强了一大截,但离世界顶尖还差口气。 比如芯片技术就像跑马拉松,前头还有几个跑得快的,咱们正在中间梯队使劲赶。 老百姓过日子其实最能感受变化。以前买家电盯着外国品牌,现在电商平台上美的、小米卖得飞起。同样的价钱,国产货功能还多出两三样。 这种实实在在的进步,让十四亿人的日常消费变成了制造业升级的助推器。政府定方向、企业搞研发、百姓用钱包投票,"中国制造"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 日本人这么上心不是没道理。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他们眼看着自家王牌产业被逐渐赶上。 更让他们紧张的是,中国制造不光抢市场份额,连技术标准都开始自己定了。 回头看"中国制造2025"这张考卷,造船和新能源汽车算是拿了个优等生认证,家电数码这些日用品科目稳定发挥,芯片火箭这些高精尖科目还在奋笔疾书。 这10年走下来最大的变化,是用自家技术造自家需要的东西,从大轮船到小手机都透着一股子底气。
日媒报道“中国制造2025”,1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很多令人忽视的进步。
迎丝聊历史
2025-05-07 15:47:32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