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于凤至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件,写信人是张学良,大概内容是希望和她离婚,从而正式和赵一荻结为夫妻。
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接到张学良的信,信里说因为信了基督教,教义要求一夫一妻,他想跟于凤至离婚,正式和赵一荻结婚。这封信不是张学良心血来潮写的,背后有复杂的背景,牵扯到蒋介石、宋美龄和台湾的政治算计。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爱情故事。她比张学良大三岁,婚事是张作霖一手促成的,张学良年轻时对这桩包办婚姻还有点抵触,叫她“大姐”,既亲近又有点距离感。于凤至是个明白人,管着帅府上上下下,稳住后方,让张学良能专心搞军政。1928年赵一荻出现后,于凤至一开始不乐意,但赵一荻跪下求她,承诺不争名分,她心软了,同意让赵一荻以秘书身份留下,还出钱在帅府边上盖了小楼给赵住。俩人表面上姐妹相称,关系还算融洽。西安事变后,于凤至和赵一荻轮流照顾被软禁的张学良,1937年于凤至从英国赶回南京,陪着张学良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她得了乳腺癌。 于凤至去美国治病是个分水岭。她走后,赵一荻接手照顾张学良,从贵州到台湾,几十年的幽禁生活,赵一荻一直没离开。于凤至在美国治好了病,但和张学良的联系越来越少,信件从一个月一封变成几个月一封,内容也越来越冷淡。张学良几乎不问她的病情,她寄去的医院报告也没回音。到了1960年代,台湾的局势让这件事起了变化。张学良和赵一荻信了基督教,宋美龄是他们的教友,经常一起参加教会活动。基督教讲究一夫一妻,宋美龄觉得张学良同时有于凤至和赵一荻两个女人,不符合教规,想让他受洗就得先离婚。 这事不只是宗教问题,还有政治算盘。于凤至在美国炒股赚了大钱,成了华尔街有名的华人富婆。她还通过媒体和朋友给台湾施压,要求释放张学良。蒋介石觉得她是个麻烦,怕张学良真跑去美国跟她团聚,就借着基督教的由头,逼张学良跟于凤至离婚。赵一荻这边也起了作用,她派人去美国游说于凤至,谎称张学良主动想离婚。于凤至收到信后,明白张学良还在软禁中,签字是为了他的安全。她虽然同意离婚,但坚持说这是被迫的,不是夫妻感情破裂。1964年3月,她签了离婚协议,寄回台湾,结束了48年的婚姻。
离婚后,于凤至没闲着。她在美国继续炒股,投资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她买了好几处房产,其中一栋别墅特意装修成奉天大帅府的风格,盼着张学良有一天能来美国跟她团聚。她还时不时寄钱回台湾,补贴张学良的生活。她没再婚,始终以“张夫人”自居,公开场合常说自己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1980年代,她还在美国组织活动,呼吁台湾放人,可惜没啥效果。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3岁。她的墓地在玫瑰园公墓,碑上刻着“张学良先生之发妻”,旁边留了个空穴,本想跟张学良合葬。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1964年7月4日结了婚,婚礼在台北一个朋友的公寓里办的,简单但不失温馨。宋美龄、张群等人都去了,牧师陈维屏主持仪式。赵一荻穿了件自己做的红旗袍,张学良一身藏青长褂,俩人交换戒指时都红了眼眶。婚后,他们搬到高雄西子湾,后来又住过新竹清泉,生活条件比之前好点,但还是被严密监控。赵一荻身体不好,肺病反复,1962年还查出肺癌早期,切了半个肺。即便如此,她还是尽心照顾张学良,给他缝衣服、织毛帽,俩人相依为命。1990年,张学良终于被李登辉放了,恢复自由,次年他们搬到夏威夷定居。 赵一荻2000年6月22日在夏威夷去世,享年88岁。她走的时候,张学良坐在轮椅上,握着她的手,喊着她的昵称,迟迟不肯松开。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夏威夷去世,享年100岁。他留了遗嘱,要跟赵一荻合葬在神殿之谷。于凤至的墓旁那个空穴,终究没等到他。张学良晚年去过于凤至的墓地,看到碑文泪流满面,但他没选择跟她合葬。有人说他辜负了于凤至,也有人说赵一荻的陪伴是他后半生的支柱。这段故事没对错,只有唏嘘。于凤至的隐忍、赵一荻的坚持、张学良的选择,都是那个乱世里人性复杂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