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正处于从体制束缚中逐步解放、寻求艺术突破的关键阶段。年轻导演张艺谋,原本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师出身,逐渐被推向了导演的位置。 他对电影的热情与敏锐的视觉审美促使其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语言的结合。 同一时期,莫言,这位来自山东高密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闻名,而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凭借深刻的民族精神和鲜明的乡村写照,在文学圈内引起了极大关注。 1987年,张艺谋的妻子偶然读到了莫言这部大获好评的作品,被书中那片“如海的红高粱田”深深吸引。她的分享激发了张艺谋强烈的兴趣,他开始逐字研读,感受着文字中那种野性而炽热的生命力。 小说中描述的红高粱不仅是故事的根基,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角色,代表着故土的坚韧和不屈。 为了把这种震撼的视觉和文化意境呈现给银幕观众,张艺谋不惜动用积蓄,以800元购买了《红高粱》的影视改编权,这笔费用在当时是相当高昂的。 这个决定标志着他电影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张艺谋没有因为资金的紧张而退缩,他开始全心投入到选角、摄影地点的考察以及剧本的调整。 在女主角的选定上,张艺谋最初考虑的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史可,但随着巩俐的出现,局面发生了改变。巩俐这位来自地方艺术学校的新人,以其自然的气质和真挚的表演打动了导演的眼睛,最终被选为女主角,成为这部影片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张艺谋在筹备《红高粱》时,需要实景拍摄大量田野画面,而真正的红高粱田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 当剧组来到山东高密,原计划利用当地原有的红高粱田进行拍摄,却发现现实中的田野与书中描述的巨大而密集的红高粱天差地别。那些高粱或稀疏或矮小,缺乏那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发现让张艺谋陷入深深的困扰和失望。 面对眼前的困境,尽管经济拮据,张艺谋毅然决定自己筹集资金种植真正符合电影需求的红高粱田。他拿出四万元巨款,以此聘请并激励当地产的农民种植100亩地的红高粱。 为了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他许诺这片红高粱的收成都归他们所有,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承诺。对很多农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劳作机会,更是一场与城市人合作的冒险和梦想。 农村的农民起初对这个承诺充满怀疑,担忧种植的风险与投入。但张艺谋的亲力亲为改变了他们的态度。 导演不仅走进田间地头,亲自学习如何耕种红高粱,还与农民们共同劳动,手上的水泡和辛苦换来的汗水打消了大家心中的隔阂。张艺谋用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农村人的信任和支持,大家开始团结起来,认真对待这块“电影的红高粱田”。 农民们根据多年耕作经验,选择优良的种子,精心翻耕土地,科学施肥,合理浇水。农闲时节,年轻男女积极参与,高龄老人也献计献策。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上,村庄的男女老少就已经活跃在田间地头。小孩子们放学后也会跑去帮忙,红高粱地成了村里的一处热闹场所。 这段时间,张艺谋不断鼓励大家:“我们一起种出比人还高的红高粱,让它成为电影里的传奇,也成为你们生活的骄傲!”这句话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导演的期望。 几个月的辛勤耕作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张艺谋第二次踏入红高粱田时,惊喜地发现这片曾经荒芜、参差不齐的土地已经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高粱高高地耸立着,密集而挺拔,仿佛一支支坚强的士兵守护着这片故土。这片高粱不仅仅是作物,更是村民们团结奋斗的结晶。 村里的老农亲切地拍着张艺谋的肩膀,笑着说:“导演,这高粱比你说的还高呢,咱们没让你失望吧?”张艺谋紧紧握住老农的手,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共同的胜利,你们的努力实现了一个梦!” 在这片血红色的高粱田中,《红高粱》的拍摄进入了正式阶段。张艺谋凭借丰富的视觉构想,将高粱田作为电影中极为重要的空间元素,通过镜头语言让高粱与人、村庄、战争紧密相连,创造出极富张力的画面。 巩俐的表演真挚又深情,将人物的柔情与坚韧完美结合。姜文、陈道明等演员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影片的表现力。 拍摄过程中,导演和演员们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们不仅是红高粱的种植者,也是电影拍摄的临时“群众演员”,他们的真实生活细节赋予了电影不可替代的生活底色。 一天的拍摄往往从清晨开始到夜晚结束,伴随着高粱的沙沙声和乡村的日常气息,镜头见证着一个鲜活的故事缓缓展开。 《红高粱》上映后,引起了国内外电影界的巨大反响。它凭借震撼的视听体验和民族特色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无疑为中国电影打开了国际视野。
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正处于从体制束缚中逐步解放、寻求艺术突破的关键阶段。年
碎梦随风飘散远
2025-05-07 10:5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