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将打,正与美协商

国际风云速记簿 2025-05-06 15:25:07

当地时间5月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视频,高调宣布当晚将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讨论以军在加沙的下一阶段军事计划。他在视频中宣称,以色列当前的核心目标有二:一是“解救被扣押人员”,二是“彻底击败哈马斯”。言辞激烈,毫不掩饰他对加沙局势持续升级的意图。而这一时刻,正是也门胡塞武装用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击中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之后。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中东信号战。胡塞武装这一击,不仅打穿了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防线”,更精准命中其象征国家门面的关键民用枢纽。这不仅是对以色列军事安全的严重挑战,更是一记精确的政治挑衅。机场关闭、交通瘫痪、防空系统失灵,这一切真实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以色列并非牢不可破。 在面对连环打击的被动局势下,内塔尼亚胡显然不愿示弱。他在讲话中强调“军事施压已奏效”,然而现实却再一次无情反驳了他:哈马斯尚未被剿灭,人质归还遥遥无期,民众抗议愈演愈烈,连远在也门的反以武装力量都能突破其核心防御圈。所谓“全面胜利”,如今已沦为一纸空谈。 更重要的是,这场导弹打击让以色列彻底暴露在区域反以武装“联盟”的合围中。胡塞武装不过是其中一环,背后还有真主党、叙利亚什叶派民兵、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以及最关键的伊朗。随着技术扩散与战术升级,非国家行为者早已从游击战跳跃至具备战略威胁能力的准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导弹、无人机、高超音速打击平台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内塔尼亚胡声称“将协调盟友展开报复”,并扬言“以色列不会忍耐”,这话说得凶狠,但对手真的在意吗?胡塞的导弹已经证明,当前以色列的安全“神话”正在一块块碎裂。所谓“铁穹”不再神话,“萨德”系统形同虚设。更讽刺的是,这些曾被西方吹嘘为全球最强反导系统的设备,此刻在现实面前丧失作用,成为尴尬的背景板。 军事回应是否有效,取决于以色列是否还能掌控主动权。然而当敌人不再是成建制的军队,而是分布在红海、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多个战区的复合型武装网络,单一手段已无法遏制多点开花的压力。这意味着,以色列必须耗费更多资源、承担更多风险,而战争边界将持续扩大,最终拖入整个中东走向不可控的地缘震荡。 事实上,当前局势已经说明,以色列不再只是与哈马斯作战,它正被推入一场“全域冲突”的深渊。从军事目标到政治困境,从人质僵局到国际压力,内塔尼亚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线失败:国内压力山大,外部敌人围堵,曾经的盟友不再为其背书,而反以力量却在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磨合协同。

内塔尼亚胡的“否认政治动机”愈加显得无力。他明知以色列社会早已对其司法改革、腐败丑闻不满,而战争恰恰是最完美的政治掩体。他越强调战争“纯粹出于安全考量”,越暴露这是一场为转移视线、掩盖内政危机所制造的战争。以色列正以国家之力应对一场“非国家武装混合战”的新时代冲突。而这种冲突既无明确疆界,也无固定时间表,注定将拖得更久、付出更大、承受更多。这场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短时间内可以收尾的“反恐行动”,而是将中东推向全面对抗的系统性危机。 胡塞的导弹不只是打向机场,更打向以色列长期以来的战略幻想。它们象征着中东“非传统力量”的成熟与大胆,标志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和新风险结构的诞生。一旦伊朗、黎巴嫩、也门多线联动成为常态,内塔尼亚胡即便“再征召十万名预备役”,也无法挽救以色列深陷泥潭的战略劣势。 在此情形下,还谈什么“全面胜利”?现实是:以色列越打越深、越陷越广,失去的不只是士兵、资源与国际信任,更是战略主动权。而当导弹再次从红海方向飞来,以色列是否还敢继续宣称自己“安全无虞”?当机场、港口、核设施都暴露在日益精准的远程火力之下,以色列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政治演讲”上?这场战争,已经不是“清剿哈马斯”的问题,而是:以色列还能否控制住自己亲手点燃的这片火海?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国际风云速记簿

国际风云速记簿

速记国际风云,为您记录每一个重要的国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