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父母就像老黄牛,一生都在为儿子攒钱
参加几次婚礼后,我发现一些共性。 平时为少几块路费不舍得打车,从不去餐厅就餐更别说旅游的这类节省型父母,却在儿子的婚宴上毫不吝啬,茅台、中华、山珍海味。 – 姐妹半年前就开始筹备婚礼,这几天为张罗宴席喉咙发炎,喉咙里都是痰。仪式结束后跟我们分享费用的细节,那些被无数人穿过的浮夸婚纱,那些抹在新娘脸上艳丽的妆容,那些繁琐的敬茶堵门改口叫父母的录像,短短一天最便宜也要将近两万。 那些圆形、弧形堆叠的鸡鸭鱼肉大盘,一人夹一口,大部分当作泔水倒掉,在小县城也要将近3000元一桌。 这样下来,最简单的婚礼起码也要十几万。对于普通的工人阶级父母来说,可能省吃俭用是一年的工资。 – 放着某音神曲的宴会大厅,巧舌如簧的主持人渲染父母的养育之恩,爱情的神圣和伟大。 我闻到了工业糖精的味道,行业套话,千篇一律的说辞,仿佛把毕生的家底投入了塑料流水线。 - 去高铁站的高架上,司机为了快速接到下一单,疯狂压线、超速、变道,他这一趟,一个小时的车程,收入是160元。 看着他如酱油色的皮肤,皱巴的脸颊,我在想他又是谁的父亲呢,他是不是也有一个儿子。 他要开多少小时车才能为儿子攒齐买房买车彩礼婚庆的钱呢。 而我的好姐妹,是不是散场后就要被婆家催生呢。如果是个儿子,她是不是也要为他攒几百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