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时候,金庸来浙江杭州访问,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批给他两亩地,由他建一个别墅,然后金庸把自己在香港、美国的藏书都运回来,建一个藏书楼。之后,金庸提出要在杭州安度晚年。等百年之后,别墅和藏书一起送给杭州。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金庸的心里,杭州绝对算得上重要的城市。 他对杭州特别熟悉,是那种每次回想起来都会流连忘返的感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杭州成为金庸笔下的“常客”。 经常能在作品中看到他描写的杭州。 可以说,其他城市出现的频次和杭州根本没有可比性。 1946年的时候,金庸就来到了杭州。 彼时的他不过才22岁,在杭州不仅找到了工作,还找到了爱情。 这座城市给金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对于他而言,杭州每一处地方似乎都像是“灵感缪斯”。 不论是文化古迹,还是各个亭台,亦或是湖光山色,都是金庸心中无法忘怀的地方。 工作之余,他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中寻找灵感。 他的足迹遍布很多地方。 每一幕都会用眼睛记录下来,随后经过润色写在作品中。 金庸笔下的杭州,用美来形容最为恰当。 而他本人,用半个杭州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或许,这正是金庸选择在杭州度过晚年的原因。 事实上,以他的实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安家。 他去过很多地方,笔下也写过很多城市。 但一直以来,金庸的心里唯独挂念着杭州这座城市。 无论走到哪里,住在哪里,都不曾忘记。 当他再次站在西湖边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在杭州建一座书舍! 也算是为杭州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金庸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其实他对杭州的偏爱不只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兴起。 早在童年时期就对杭州有印象。 小时候就常常听长辈们讲起有关杭州的故事。 一个又一个故事让金庸对杭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因此,他决定在杭州度过晚年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金庸找到杭州市政府管理人员协商。 杭州市政府一听他想要建立一座书舍,还要将所有藏书都搬过来,笑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这只是“前菜”。 金庸还向杭州市政府承诺,待自己百年之后,书舍会留给杭州。 杭州市政府想都没想直接答应,像是害怕金庸反悔一样。 要知道,金庸的名字早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让他在哪里安家,无疑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更何况,金庸所建造的书舍,藏书会成为杭州的活招牌。 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杭州市政府为金庸划拨出3亩多地。 也就是说,杭州市政府出地,金庸出资。 拿到地之后,金庸便开始规划如何更好地利用这块地方。 建造期间,有很多设计都是他的巧思。 最终,金庸花费1380万元将云松书舍建造成功。 此书舍矗立在西湖旁,整个建筑古朴雅致,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但建成之后,金庸并没有按照和杭州市政府的约定,住在云松书舍。 他说:“云松书舍造得太好了,我是个普通人,不能到这么好的地方住。” 所以他在落成典礼结束后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将其捐赠给杭州市政府! 后来,云松书舍成为政府物业,算是一个公益性建筑。 这座地方吸引着无数金庸粉丝,热爱武侠的读者。 走进去就会看到别具一格的小院,山石、松竹、亭阁,凑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画一样,美轮美奂。 每走一步便会被其中的景色所吸引,每每想起都会流连忘返。 那里就像是一处净土,和金庸先生的精神一样,永不落幕。 一座藏书楼足以见证金庸先生对杭州的偏爱,为其表达自己最深情的告白。 主要信源:(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金庸)
90年代时候,金庸来浙江杭州访问,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批给他两亩地,由他建一个别墅
琴音流转
2025-05-06 10:27: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