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拍《编辑部故事》,李成儒前来客串,冯小刚看完后一拍大腿:“这孙子哪找来的?”赵宝刚说:“这孙子是我同学”。
冯小刚:“演的真他M好,跟过去骗我们那孙子一模一样!”
1954年,李诚儒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富裕之家,家里有兄弟姐妹11人,他是最小的弟弟。
只可惜在李诚儒2岁时,就家道中落。父亲去世,一家十几口靠母亲一人支撑养活。那个年代,母亲一人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李诚儒的两个兄妹夭折了。
李诚儒最小,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虽然小时候李诚儒要经常挨饿,但他还是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岁时,李诚儒跟着自己的哥哥学习唱京剧《李逵下山》。12岁那年,李诚儒想去北京的一所艺术学校深度学习艺术,但他并没有被录取。
最后,李诚儒去了一所普通中学就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装厂工作,工资不高,一个月十几块钱,够自己吃喝。
有了生活保障后,李诚儒想起了自己的艺术梦。他开始积极参加工人俱乐部组织的各种演出,这也让他后来去北影学习表演,有了自信。
几年后,有点积蓄的李诚儒想出圈,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他不顾母亲的反对,辞职跟着金鸡奖影帝董行洁学习京剧。也是这十年的学习,让李诚儒的台词功底深厚。
1980年,李诚儒报名北电表演进修班,靠着学习的功底李诚儒考上了,与赵宝刚、张光北成了同班同学。
1981年,央视筹拍电视剧《西游记》。在北电进修班毕业后,被分到央视的李诚儒得知后,他相中了“唐僧”,准备去试镜看看。
谁知杨洁直接说:“如果唐僧是你这样的,那《西游记》的妖怪哪里还会想着吃唐僧啊?”
李诚儒不甘心,就每天待在剧组寻找新机遇。但是当时的剧组,没钱没人,杨洁看着闲在那里的李诚儒,就让做场记练手。
手脚麻利的李诚儒让杨洁导演非常满意,就让他做了剧务。整个剧组的吃喝拉撒及道具筹备都是李诚儒在管。
后来《西游记》全国海选演员,李诚儒虽是剧务,可他内心还是有演员梦。杨洁找不到演员时,李诚儒总是一次次的毛遂自荐,但都被杨洁导演拒绝了。
最后,李诚儒连个小妖怪都没演上,他愤怒的去找杨洁,杨洁哭笑不得:“我需要一个演员重要,还是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重要,如果缺了他,当时就等于缺了一个手。”
剧务干到如此优秀,离自己的演员梦越来越远了。不过,李诚儒在《西游记》剧组的5年时间里,收获颇深。
《西游记》杀青后,李诚儒弃梦想从商。
1990年,李诚儒看中了服装市场,他决定做服装生意。说干就干,他在北京开了一个商场名为“特别特”,选了北京最繁华的地方,营业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
李诚儒经商有道,很快身价过亿。成了富豪后,李诚儒重拾自己的演员梦,没事就去客串角色,纯属爱好。
1991年,拍《编辑部的故事》时,正好有一集是冯小刚写的,故事灵感就是他和王朔被一个不靠谱的编辑部主任忽悠的故事。
当时,李诚儒在赵宝刚的邀请下去客串一个“骗子”。片场门口就听见冯小刚大骂:“我招你们惹你们了!又把我摩托车胎给扎了!我把你们家孩子扔井里了是怎么着啊?已经第三次扎我胎了!”
李成儒听了很不爽,找到赵宝刚导演:“这谁在外边瞎嚷嚷呢?”。
赵宝刚赶忙解释:“这是我们这儿一美工,车胎让人给扎了”。
两个人这算第一次认识了,可当时两个人互相之间也不了解对方底细,冯小刚就向导演赵宝刚打听:“这孙子是哪找的演员呀?”。
当然,冯小刚这句话没有不敬的意思,那时候的北京人都这么说话,同辈的朋友之间显得亲近。
赵宝刚哈哈大笑:“这孙子是我同学”。
冯小刚一竖大拇指:“演得真他妈好,跟当时骗我们那个编辑部主任一模一样!”。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契机,两位未来在影视圈内担当大任的大佬一拍即合,开启了后来一系列的合作。
也是在这一年,李诚儒投资失败,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后来,他开始反思自己,最后决定重振旗鼓,弃商从演。
1995年,41岁的李诚儒重新出道,而此时他的老同学赵宝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赵宝刚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时候,让李诚儒客串一个“警察”的角色。
他二话不说,开到剧组,老同学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最后在赵宝刚的提携下,李诚儒终于在演艺事业上有所建筑。
2008年,冯小刚的《大腕》中,李诚儒扮演一个“精神病”,在剧中为广大影迷贡献了一段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李成儒在1分26秒内,脱稿带表演的一口气说了328个字,并且一气呵成,一镜到底,一遍过。把一个“精神病”演绎的淋漓尽致,有声有色。
如今李诚儒依旧活在屏幕上,演戏,参加综艺。他一刻也没有停下,对于他言语犀利所遭受的非议,他也从不屑一顾。
人生走过大半遭,就会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有时低落,有时高潮,放平心态,平稳向前,朝前看,人生浮沉,不必在意。
李诚儒的一生足够精彩了,虽然他说话确实“难听”,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