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类造出了30万吨的邮轮,却没有30万吨的航母? 这么说吧,按照现在的技术,造个30万吨的航母真不算难事,只要钱到位啥都好说,可真正的麻烦是在建成以后。 要知道10万吨的航母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如果真是30万吨,那体格简直不敢想象。就拿美国“福特”号航母来说,满载排水量11.2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舰岛比20层楼还高,光是锚链就有1300吨重,相当于100辆小汽车。要是放大到30万吨,那简直就是海上移动的钢铁城市,可问题是,这么大的家伙能停到哪儿呢? 没那么大港口是一回事儿。全球能停靠30万吨邮轮的港口屈指可数,像青岛港专门为“海洋绿洲号”建了490米长的码头,水深超过25米。但军用港口可没这条件,美军在日本横须贺的航母基地,水深才12米,根本容不下30万吨的航母。就算硬着头皮建,光改造港口就得花几百亿,还不如多造两艘10万吨的航母划算。 油耗也是个大麻烦。30万吨的航母要是用常规动力,每天得烧几千吨燃油,相当于一个中型炼油厂的产量。就算换成核动力,反应堆也得跟着放大,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用两座A4W反应堆就能驱动10万吨的船体,30万吨的航母至少得四座,光核燃料装填就得花几年时间,维护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再说10万吨的已经够用。现代航母的战斗力不看吨位看舰载机数量。“福特”号能搭载75架战机,30万吨的航母最多也就多装20架,可换来的是机动性大幅下降。航母在海上最怕被锁定,30万吨的庞然大物雷达反射面积比10万吨的大两倍,反潜机老远就能发现,潜艇发射鱼雷的命中率也会翻倍。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航母得全球跑,可全球80%的航道水深不足20米,30万吨的航母根本过不去。就拿马六甲海峡来说,最窄处才2.8公里,10万吨的航母勉强能过,30万吨的直接得卡在那儿,战略价值直接归零。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邮轮能造那么大?道理很简单,邮轮是“海上移动城市”,追求的是载客量和舒适性。“海洋绿洲号”22.5万吨,能装6000多名乘客,船上有中央公园、溜冰场、冲浪池,甚至还有旋转木马。可航母是打仗的,得考虑隐蔽性、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吨位越大目标越明显,生存能力反而越低。 更关键的是,航母的吨位和战斗力不成正比。10万吨的航母能搭载70架战机,30万吨的也就多装30架,但维护难度、燃油消耗、港口限制都成倍增加。现代战争讲究体系作战,航母战斗群得有驱逐舰、护卫舰、潜艇配合,30万吨的航母反而会拖累整个舰队的速度。 其实,航母的吨位早就过了“越大越好”的阶段。美国从“尼米兹”级到“福特”级,吨位只增加了10%,但战斗力提升了50%,靠的是电磁弹射、隐身战机这些技术升级,而不是盲目放大吨位。要是真有国家造30万吨的航母,那不是军事创新,而是烧钱的行为艺术。 最后再算笔账:“福特”号造价137亿美元,30万吨的航母至少得300亿,相当于10艘055大驱的价格。与其造个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不如多造几艘10万吨的航母,配合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形成更灵活的作战体系。这就跟买手机一样,与其追求屏幕大,不如把钱花在芯片和摄像头这些关键配置上,打仗也是这个理儿。
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三艘航母,为何不继续批量建造航母呢?这么说吧,按照东大现在的能
【1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