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既有批判(针砭)的功能,也有歌颂的功能,有些作家偏好批判(针砭)的功能,有些作家偏好歌颂的功能,有些作家两者兼兼而有之。 都有各自积极的作用,这是没问题的。 莫言似乎就是偏好批判(针砭)功能的作家,可能认为批判(针砭)色彩强烈的作品对社会的进步更有意义。 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特色,自己有权做主。 千不该,万不该,司马南老兄不该在这个事儿上对作家莫言出手,给莫言带来了不该有的困扰(困惑),司马南老兄是没事儿了,可给莫言带来的困扰(困惑)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一直认为,司马南老兄出其不意的搞了这么一下子,不仅害了莫言,也害了更多围观的缺乏文学素养的根本就看不懂莫言作品(甚至就没看过)的人,断章取义(抓住只言片语)的跟风喋喋不休。 在我看来,莫言的文学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为了使作品深刻,有嚼劲儿,有品头儿,是可以借鉴西方现代派的一些文学表现手法的,这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莫言也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写一些国人理解(接受)不了的事儿,比如为什么非得用吃煤块这样极度夸张的描写来表达饥饿的状态,没有其它的方法了吗?再比如写上官鲁氏的悲惨境遇非得这么写,就没有其它的办法了吗? 这下好了,让一些没有文学素养的小白们抓住了小辫子了吧! 我们是中国人,不是西方人,文化背景不同,差别很大,写小说也有个要符合本国国情的问题。 问题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一些个该与不该的事儿……
文学既有批判(针砭)的功能,也有歌颂的功能,有些作家偏好批判(针砭)的功能,有些
子云的经纬
2025-05-02 11:51: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