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投计划减持美国私募资产】据彭博社报道,中投公司计划减少其持有的美国私募资产,这些资产除了私募股权投资之外,还可能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 中投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核心职能是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作为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中投既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压舱石”,也是中国参与全球资本竞争的重要工具,其动向被视为解读中国经济战略的风向标。 此次减持美国私募资产,直接诱因在于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自特朗普时代延续至今的关税政策、科技制裁及金融监管壁垒,加剧了中国资本在美投资的系统性风险。更深层次看,中投的调整呼应了其2025年战略规划中“优化全球投资布局”的目标。 近年来,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美联储货币政策波动及股市估值高企,使得流动性较差的私募资产风险溢价攀升。与此同时,中投正加大对新兴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投入,这些领域更契合中国产业升级需求,也分散了地缘政治风险。 中投的减持或将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美国私募市场可能面临抛压,尤其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敏感行业的资产折价风险上升。景林资产等私募巨头近期大举减持英伟达、Meta等科技股的动向,已显示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审慎态度。另一方面,中投可能将资本转向欧洲新能源基建、东南亚供应链重组项目或中东主权基金合作,这与“一带一路”倡议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从更宏观视角看,中投的调整反映了主权财富基金功能的演变。传统上,这类基金以财务回报为核心目标,但如今其角色已扩展至服务国家战略——例如通过投资关键科技企业保障供应链安全,或通过多边基金(如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深化地缘经济纽带。中投2025年计划中强调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投资”,也预示着主权基金将从被动投资者转向主动塑造全球产业生态的参与者。 中投的减持行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重要信号。首先,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资产配置的核心变量,非经济因素对估值的扰动将长期存在。其次,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因政策底部的确认及估值优势而回升,景林、高瓴等机构三季度大幅增持拼多多、阿里巴巴等中概股,印证了这一趋势。最后,主权基金的“去美元化”尝试可能加速,黄金、人民币计价资产及区域合作基金(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或成为替代选项,推动全球资本权力格局从单极向多极演变。 在这一变局中,中投既是参与者,也是引领者。其减持美国私募资产不仅是战术避险,更是战略层面对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回应。未来,主权财富基金的竞争或将超越单纯的收益率比拼,转而围绕技术主导权、规则制定权展开更深层次的博弈。
外围股市走势不对劲了!从近日外围市场走势看,明显给假期股民添堵了!
【99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