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炮制学》第16课(1):麸炒、米炒
燕燕记笔记
2025-04-22 15:12:19
《临床中药炮制学》第16课(1):麸炒、米炒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麸炒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1⃣️概念和方法
概念上来讲,它就是将麦麸和药物共同拌炒的这么一种方法称为麸炒法
2⃣️操作要点
对这种辅料有所要求,辅料太粗太细都不好,太细容易造成粘锅,太粗了,它和药物的接触面不均匀,这样我们炒制出来的药材,它的颜色就会不均匀,受热程度也不是很均匀
3⃣️注意火力
注意这种火力要适当,用麦麸炒的时候一般用中火,并且要求火力大小要均匀
4⃣️药材充分干燥
麦麸炒的药材要充分的干燥,以免这个药物沾麸
5⃣️临床意义
🔺第一个增强疗效,这个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
🔺第二个缓和某些药物的性能,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麦麸本身具有甘香和脾的这个作用,有些药材通过麦麸炒过后可以达到缓和或者消除这些药材的不利于治疗的因素,也就是它的腥臭气味
🔷米炒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1⃣️概念
我们原来是用的糯米,现在也可以用饭米,就是我们做饭那个米在炒,因为我们在从它的概念和方法上来讲,它也是把精选切制过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法
2⃣️方法
🔺第一种是先要把锅烧热了,过后将米浸湿,平贴在加热的锅上,使用中火来加热,使这个米互相连接在一起,在冒烟的时候,我们在倒入被炒制的药材,这种炒法,我们就只翻动药材而不翻动米,就是把米浸湿过后,在锅上烧成一种我们四川叫的锅巴了,再冒烟的时候再把这个药物倒下去,就只能用一个器件,然后一般人用小扫帚这样子在上面翻动,只翻动药材,不翻动米,是借助米冒出来这种烟把药物给熏制这个程度,再去掉米
🔺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实验室同学们已经做过的方法,先将米放在锅内炒着冒烟的时候,投入这个药物,和米一起翻炒到一定程度,一般这个所用的辅料的量是,10kg药物用2kg米,有所以这种方法有两种
2⃣️操作要点
用米来炒制这种昆虫类药物的时候,以米的颜色变化来观察火候,昆虫药这个红娘,斑蝥,红娘本身颜色是红的,斑蝥本身是一种深褐色的,如果用这种药材直接来观察火候,就不便于观察它颜色的变化,这样是用米来炒至老黄色的时候来观察这个火候,如果是草的植物药材
3⃣️临床意义
🔺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的作用和中补脾的功能
🔺米炒对一些昆虫的药材,红娘 斑蝥这一类有毒性的药材,通过米草过后,能够矫正这种昆虫类药物的不良气味,同时是利用米的加热和米本身对这些毒性物质的一种吸附性来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这么一个临床意义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