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权利腐蚀成一具空壳,转身走向深渊”
白卉打个比方
2025-02-28 16:49:46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春秋时代的描述
三国,战乱不断英雄辈出
齐桓公,这个名字在春秋史上熠熠生辉,却也充满了讽刺与荒诞
.
书名|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的崛起
作者|
初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
齐桓公的崛起,是一场典型的权力游戏
他与公子纠的君位之争,充满了阴谋与血腥。公子小白最终能胜出,不是因为他比公子纠更贤明,而是因为他更果断、更冷酷
.
他抢先回国,夺取君位,甚至不惜处死自己的兄弟。这种权力的争夺,本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
▶齐桓公的胜利,不是道德的胜利,更多的应该是权术的胜利
.
“尊王攘夷”是齐桓公霸业的旗帜,也是他最大的虚伪。表面上尊崇周王室,实际上却在削弱周王室的权威。通过会盟诸侯,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却未能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
“尊王攘夷”成就了小白的名声,但它掩盖了齐桓公霸业的本质,却也暴露了春秋时代的虚伪与混乱
.
再说一说先人后事,管仲是齐桓公霸业的关键人物
他的改革使齐国强盛,他的智慧使齐桓公成为诸侯盟主,但也暴露了齐桓公霸业的脆弱性。公子小白的霸业与管仲密不可分
.
齐桓公的晚年,是他一生中最荒诞的部分,也是他英明生涯的败笔
晚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逐渐迷失自我,宠信易牙、竖刁等小人,导致朝政混乱,有多混乱呢?
易牙以烹饪技艺闻名,为了讨好齐桓公,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子烹煮成菜肴献给齐桓公,而竖刁为了接近齐桓公,不惜自宫成为宦官
.
一世英名毁于晚年
齐桓公临终前,宫中无人敢为他收尸,直到尸体腐烂生蛆,才被人发现,令人唏嘘不已
.
历史的荒诞,往往源于人性的弱点“历史总是重复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齐桓公的霸业,正是这样一场悲剧与闹剧的结合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