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旅行记忆 【一处世外桃源,福建小众古厝,人少景美——九头马民居】提起福建古民居,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土楼。而除了土楼,在福州这个山多、历史讯息折射底蕴的的地方,古民居的遗存一定不会少。这个位于福州市长乐区岐阳村的九头马民居,就是低调而又让你感到惊艳的地方!
九头马民居,是福州市长乐区内保存最完整、工艺水平最高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同时,也是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传统建筑工艺的集合体。2001年8月,公布为长乐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最后一座落成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前后历时80多年。由当时长乐建筑名匠陈利焕父子两代匠心构筑,堪称福州地区清代传统古民居群落,因建筑周围有九块马形岩石而得名。
九头马古民居五列的建筑体中,都是单独成弄,各列之间,宽约80厘米的串心巷起防火作用。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红白喜事,大门、屏门、厅门一路洞开,“五落透后”一望到底,十分壮观。整个宅院布局合理有致,大小宽窄相宜,恰到好处。建筑格局多变,形式各异。古民居建筑材料以木头为主,布局严谨,青砖黛瓦。各种功能用房一应俱全,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江南民居与寨堡庄院建筑的完美结合!
九头马古厝,最吸引人的,就是精巧别致的木作,从木粱到藻井再到窗花,每一处都精彩绝伦!古民居第一列是房屋主人陈利焕最早建造,入门第一进,抬头便是一个八卦形藻井,是所有藻井最为繁杂的一个。藻井是中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做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得名“藻井”。八卦形状的藻井如一把华丽的大伞,撑在建筑之上,抬头一看,便是惊喜。藻井上的颜色不太清晰,但依稀能看出,石青、朱砂以及黑相互穿插使用。装饰性木构件几乎无处不雕,石雕、彩画等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九头马古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为主,使用的木料有杉木、柯木 、楠木、樟木、红木、檀香木、铁梨木、黄杨木、桑丝木……雕刻形式变化多样,阴刻,阳刻,浮雕,镂空雕,双面雕等。雕刻的内容又包含民间戏文典故,三教九流故事等,有很高欣赏价值,妥妥的低调又有内涵。木雕刻各类的动植物,寓意深刻,比如三只青蛙,预示丰收在望,生动的故事场景引人入胜。建筑艺术作品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等传统手法,给人祥瑞吉利的美好意念。如和合二仙“升平景象”、“吉庆有余”、福(蝙蝠) 、禄(鹿)、寿(松鹤)、喜(梅雀)。
九头马古民居的露天庭院都设花圃萝架,摆大螭皮缸养金鱼。屋内的木雕作品大多保持木材本色,有的明漆贴金,也有彩色套板衬托。九头马古民居前院的亭台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里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体会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亭子前还有一个刻有“九头马赋”的石碑,记录着这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让人不禁驻足细细品味。在亭台之间,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翠绿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花朵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
挑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去看一看这个福州的宝藏古民居吧!檐雕花、四角翘起的飞檐、墙壁上龙头和异兽装饰,每一处都能让你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