茔子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西镇西北部,距镇驻地6公里,胶高公路北侧,村西紧邻墨河,东与马家村、西与小刘家疃村、南与西马戈庄、北与乜庄相邻。全村有高、白、王、薛、郭、管、李、刘、石、冷、赵、孙、徐、史等姓氏。高、白姓人口较多,高姓占80%;白姓占6%。 据传白姓最早迁来该村,住在村西,不久高氏迁来,住在村东。据《安白梁梅 四氏合谱》(民国二十五年木版本)记载,明英宗(1427—1464)以护驾有功赐脱脱铁木儿白姓,名京世,是白氏始祖,守即墨鳌山卫,后裔迁居高密白家岭,后由白家岭迁来此址立村,名为“白家茔”。据“高氏家谱”记载,至公次子伯通,元末由利津迁胶西大行村,明末九世弘渠迁高密前疃,清乾隆初年12世得兴、得宠、得名兄弟三人迁来立村为“茔子村”。后白家茔、茔子两村合并,村名为“茔子”村。高姓人珍藏一部“高氏族谱”内有明代高弘图书文,从元末至今续修24世600余年。 该村清代属胶州建信乡;宣统三年(1911)到民国初期属庸生区和娄公区,1929年属胶县二区;1948年属墨河区;1950年属十二区;1955年属墨河区:1958年属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属墨河人民公社;1976年属城西人民公社;1984年属 西祝村乡;2001年属胶州市胶西镇至今。 村大街北面曾有一座关爷庙,后因破除迷信拆除。该村土豆个大皮色光亮,口感好,比较有名。茔子村曾是比较有名的“木匠村”,古代有名的木匠高君义、高振岱等创办的木匠铺10余家,近代有50多家,制作的方凳、桌椅等比较有名。同时该村铁业工艺较有名气。 村里有名的中医世家高弯义、白礼亭、高祀杰医术精湛,闻名周边乡里。 茔子村清朝年间就有秧歌队、高跷队。农闲时候、逢年过节敲锣打鼓,扭秧歌、踩高跷。1951年开始,请著名茂腔艺人传授技艺。其中王克仁老先生曾是胶州金光茂腔剧团老艺人徐艳琴、曾金凤的启蒙教师。由于队伍逐渐壮大,茔子茂腔剧团正式成立,出色的演艺深受观众的赞扬。
茔子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西镇西北部,距镇驻地6公里,胶高公路北侧,村西紧邻墨河,东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5-01-02 11:37: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