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杜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西镇南部,距镇驻地6公里,朱诸路北侧,东与雷家孝源村、西与高家河崖村、南与南杜村、北与久安屯相邻。村前是墨水河支流。该村有高、李、王、匡、刘、代、闫、赵、姜、律、张、薛、潘、田、梁、郭等姓氏。高、李、王姓人口较多,高姓占23%;李姓占17%;王姓占14%。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迟姓兄弟三人从莱阳迁来立村,因位于南杜村北面、墨河支 流北岸而得名“北杜村”。高姓、李姓、王姓于清中期分别从三里河、黄岛辛安、高密迁来定居,其他姓氏迁入情况尚无考究。 北杜村隋大业元年(605)属高密郡胶西县东界;唐代属板桥镇东乡;宋代、元代属胶西县南乡;明清时期属胶州建信乡杜村社:宣统三年(1911)属娄公区: 1948 年属胶县临洋区:1950 年属十三区:1958 年属建国人民公社;1959年属杜村人民公社:1984年属南杜村乡:2002年属胶州市杜村镇;2012年起属胶西镇至今。 村中曾有一棵古龙爪槐,树干直径0.5米,高2.5米。2003年春该树被盗。 村西约1华里处曾建一座塔,当地人称“西伯利塔”,该塔5层4个面,10米多高。据传塔下葬一位佛教徒,因坐而圆寂被传为奇闻。他的徒弟为其建塔厚葬。该塔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文革”时炸掉,现塔址底座仍存。 据传该村史上曾有一江洋大盗,轻功深厚,会飞檐走壁,后被官府捉拿,以铁 丝穿其锁骨,断其脚筋,并处死。 该村至今流传两件轶事。一是高伯廉拉队伍抗日。1937年底,高伯廉组织抗日部队,后发展到200多人,主要由南北杜村的青年人组成。1938年3月8日,高伯廉部和时任杜村小学校长的共产党员李万祜(笃生)组织抗日队伍在娄敬庵联合起义,树起了抗日的大旗,后起义队伍被编入姜黎川部“山东民众抗日救国军游击队”第六队,高伯廉任副大队长。这支队伍曾在仉家庄、孙家屯等地多次打击日本鬼子。 二是两次火烧杜村。第一次1924年5月胶县警备队派人到杜村催捐,大刀会 得知消息后赶到杜村截击,警备队突遭袭击,慌乱往杜村南岭逃跑,其中一个士兵被大刀会刺死。随后警备队实施报复,在杜村纵火烧老百姓的房子,南北杜村成为一片火海,据说当时大火烧了三、四天,共烧掉民房1000多间。第二次是1941年7月15日(古历),大刀会放火烧了南、北杜村“四大山”高伯千、高伯廉、李介之等人的房子200多间。
北杜村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西镇南部,距镇驻地6公里,朱诸路北侧,东与雷家孝源村、西与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2-31 16:12: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