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法国。57岁的张大千老师携妻子在巴黎见到了75岁的毕加索。据说毕加索

哄动这史记 2024-12-17 08:23:14

1956年,法国。57岁的张大千老师携妻子在巴黎见到了75岁的毕加索。据说毕加索脾气古怪,原本并没打算见张大千,后来大千老师请身边漂亮的女翻译亲自去联系,毕加索才答应见他。   我们常说世界通用语言不是英语,而是艺术。1956年,在法国就有了一次跨越国界限制,中西艺术大碰撞的会晤。   一个是以泼墨和泼彩手法开启了中国画新篇章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另一个则是现代艺术创始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一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因为一次特殊的机缘,有了这场史诗级的会晤。   从1950年开始,张大千开始辗转世界各国,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四处游历作画。六年的时间,让张大千的画作在国际上有了不小的名气,也让国画再次走出了国门。   一次,张大千正在日本举办个展时,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恰巧也在那里,他在看了张大千的作品之后,热情的邀请张大千去巴黎办个展。   于是1956年张大千受邀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塞努奇博物馆举办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以及“张大千近作展”。   张大千此次画展让中国绘画艺术,在欧洲艺术界的名声达到了顶峰,称他的作品完全能够比肩当下的西方艺术,甚至说只有毕加索才能与之相比。   张大千听到这话后,便准备去拜访一下毕加索。但其实在来之前他就早有此意,想要和这位西方现代派绘画代表人物深入交流一番。   当时的毕加索正好在巴黎尼斯港的海边度假,张大千便想要前去拜访。但许多人都说毕加索大概会拒绝。   张大千找到邀请他来法国举办画展的馆长乔治·萨尔,希望通过他牵线搭桥,但乔治馆长也表示爱莫能助。最终通过好友郭有守的引荐,张大千的女翻译才和毕加索电话联系上,并接受了邀约。   而毕加索对于这次见面也十分重视,一改往日的“邋遢风格”,特地穿上了条纹衬衫和长裤皮鞋迎接了张大千。   按理说艺术家碰面总得“商业互吹”一下,可毕加索却闭口不谈张大千的作品,反而对齐白石的作品赞誉有加。   说着还拿出了两百多张临摹的作品给张大千看,张大千一眼就看出了那是在模仿齐白石的花鸟鱼虫画。   眼见氛围有些尴尬,张大千身边的四夫人徐雯波站了出来,她也是张大千的随行翻译。徐雯波拿出一幅画告诉毕加索,齐白石和张大千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那幅画上是齐白石画的虾,而上方的荷花由张大千完成,这正是那幅《大千补荷》。   毕加索见后立刻对张大千肃然起敬,两个人随即对着画作开始讨论起了中西画作技法的不同。   为了让毕加索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国画的绘画技法,张大千直接现场作画,摊开笔墨纸砚开始耐心的为毕加索展示和讲解不同的技法。   不同于西方画作的繁复,国画讲究留白和写意,用简单的线条就能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这让毕加索看的啧啧称奇,他认为西方油画虽然存在已久,也诞生了不少名作和大师,但现如今已经逐渐走向下坡了,而中国画却没有这样的困境,反而是一直在进步和革新。   随后毕加索又欣赏了张大千的画作,对他的作品也给予高度的赞美。两个又从艺术聊到哲学,相谈甚欢,毕加索甚至还邀请张大千共进午餐。   临别前,毕加索将《西班牙牧神像》作为礼物送给了张大千,而作为回礼,张大千画了一幅双竹图送给毕加索。   这次见面可以说是中西艺术史上的一次顶峰会晤,光是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传奇了。   信源:团结网-2020-04-29-张大千与毕加索的“高峰会晤”

0 阅读:975

评论列表

梦想成真

梦想成真

6
2024-12-17 13:07

都不是好东西

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4
2024-12-17 08:49

毕加索好像是死后才逐渐名气大增,活着时的作品并不受欢迎!

用户10xxx69 回复 12-17 15:03
梵高吧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