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绥化一男子被指控侵犯11岁女孩致其怀孕,他大喊冤枉,而亲子鉴定显示他非孩子生父,不料,最后他竟被判了5年…… 2001年3月9日,一个平凡的夜晚,绥化市的史会清万万没想到,一场噩梦降临到他的头上。史会清原本在市直属机关房产管理处工作,家庭幸福美满。然而这天晚上,几名警察突然出现在他家,将他带走。面对警察,史会清感到莫名其妙,他自问向来遵纪守法,从未做过任何违法的事。 在警察局,史会清得知自己被卷入一起强奸案。他的邻居赵家报案称,史会清强奸了他们11岁的女儿小美,导致她怀孕7个月。史会清听后震惊不已,连连喊冤,但警方对他的辩解置之不理。 4月6日,小美产下一名男婴。史会清随即要求做亲子鉴定。一个月后,鉴定结果出炉,证实他与孩子无血缘关系。尽管如此,小美家人拒绝接受这一结果,坚持要求重新鉴定。然而,第二次鉴定的结论与第一次完全一致。 此时,小美终于道出实情。原来,孩子的生父是另一位邻居褚飞。史会清心中略感宽慰,他以为自己很快就能洗脱冤屈,重获自由。然而,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小美竟然改口,声称史会清也曾强奸过她,时间比褚飞更早。 2002年9月,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史会清5年有期徒刑。得知判决结果,史会清的妻子沈宝华万分焦急。她坚信丈夫绝不会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行径。为了给丈夫洗脱罪名,她四处奔走,聘请了著名律师协助上诉。 2006年9月,中级法院终于决定直接受理此案。在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后,法院最终宣判史会清无罪。判决书指出,本案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史会清有罪。5年冤狱,换回一个迟来的清白。纵使洗脱罪名,史会清的人生已经遭受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损失。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司法公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冤案作为司法体系中的严重问题,不仅侵害了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公信力。为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旨在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保障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提升司法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指导意见重申了疑罪从无和证据裁判的基本原则,强调在审判过程中,任何案件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合法的证据基础上。过去,一些案件由于证据不足或证据来源不合法,导致无辜者被错误定罪,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通过明确要求严格证明标准,确保每一项指控都经过充分的法律审查,极大地减少了因证据不充分而导致的错误判决。 此外,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律师在辩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保障辩护律师的辩护权利,意味着每一位被告人都能获得公平的法律援助,确保其在庭审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辩护。这不仅提升了司法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增强了被告人对法律体系的信任感,减少了因程序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 在实际操作层面,指导意见提出了对证据管理和使用的严格规范。例如,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讯问必须在看守所专门的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录音录像。这一规定的实施,有效防止了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等非法手段的使用,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侦查机关在移交案件时,必须提供完整的证据材料,确保法院能够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做出公正判决。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案件办理的透明度,也为后续审判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 针对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干扰,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因舆论压力而做出违法裁判。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部分案件因舆论炒作而受到不公正的影响,导致司法独立性受到侵蚀。通过强调司法裁判必须依法独立进行,杜绝外部干扰,确保每一项判决都基于事实和法律,维护了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保障被告人权利方面,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对申诉、控告、检举材料的严格管理要求。监狱及其他刑罚执行机关不得扣押这些材料,必须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这一规定不仅保护了被告人的申诉权利,也为纠正可能存在的司法错误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健全的申诉机制,确保每一位被告人都能在发现冤假错案时,及时获得救济,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人性的尊严。 指导意见还强调了办案人员的责任与担当,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办案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督促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避免因个人疏忽或偏见导致的错误判决。同时,建立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刑讯逼供、隐匿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进一步净化了司法环境,提升了司法系统的整体公信力。
2001年,绥化一男子被指控侵犯11岁女孩致其怀孕,他大喊冤枉,而亲子鉴定显示他
安琪小世界
2024-11-20 21:07:30
0
阅读: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