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真的是那个被废的太子(胤礽)吗?[太阳] “宝玉”,“宝二爷”,一个集

静芙说事儿 2024-10-17 10:06:04

贾宝玉,真的是那个被废的太子(胤礽)吗?[太阳] “宝玉”,“宝二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富家公子哥,看似玩世不恭,却偏偏又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气质。曹雪芹究竟想通过他表达什么?有人说,贾宝玉的原型,其实是那个命运多舛的大清废太子——胤礽。 乍一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个是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的富贵闲人,一个是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皇位继承人,八竿子打不着啊! 但细细一品《红楼梦》,再结合史料记载中胤礽的生平,你就会发现,这其中,还真有点意思…… 胤礽,康熙的嫡次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妥妥的人生赢家。这待遇,跟贾宝玉简直如出一辙。 更巧的是,胤礽的生辰是五月初三,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日虽然用五回墨水隐晦地表达,但最终也能推断出是五月初三。这要是巧合,也太巧了吧? 更别提那块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通灵宝玉”了!要知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玉玺可是皇权的象征,一般人别说戴了,碰都不敢碰!曹雪芹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偏偏让贾宝玉“含玉而生”,还给这块玉赋予了那么多神奇的色彩,难道仅仅是为了凸显贾宝玉的与众不同?怕是不止于此吧。 更耐人寻味的是,胤礽的人生经历了两次被废的重大打击,而这,在《红楼梦》中,也有着惊人的对应。 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因为他的性格和行为引起了康熙的不满。而《红楼梦》中,贾宝玉被马道婆施法迷惑,导致通灵宝玉失去效力,不也像是失去了某种“庇护”吗? 后来,胤礽虽然一度恢复了太子之位,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再次被废,彻底失去了希望。 这就像贾宝玉,虽然通灵宝玉一度“显灵”,但最终还是丢失了,暗示着他的命运也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除了这些“明线”,《红楼梦》中还隐藏着许多“暗线”,指向了贾宝玉和胤礽之间的关系。 比如,贾宝玉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她的原型很可能就是康熙的妃子——李香玉。 历史记载,胤礽对李香玉一见钟情,甚至为了她荒废学业,这让康熙非常生气,最终把李香玉纳为妃子,以断绝儿子的念想。这跟《红楼梦》里,贾宝玉为了林黛玉茶饭不思,荒废学业的情节,是不是很像? 更绝的是,曹雪芹还把李香玉的父亲设置成了“盐课林府上的老爷”。要知道,“盐课”在当时可是个肥差,一般人根本沾不上边。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林黛玉找个有钱有势的爹?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更像是暗示了,李香玉的父亲跟皇室关系匪浅,这也间接印证了林黛玉的原型就是李香玉,而贾宝玉,就是那个对她一往情深的胤礽。 当然,以上种种,都只是推测,毕竟《红楼梦》成书至今,关于它的人物原型,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将贾宝玉和胤礽联系起来,确实能解释很多《红楼梦》中令人费解的情节。 或许,曹雪芹正是想借贾宝玉的故事,影射胤礽的悲剧人生,以此来表达他对封建皇权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毕竟,在那个时代,即使贵为皇子,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而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豪门大族,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腐朽和黑暗。 所以,与其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爱恨情仇,以及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而贾宝玉,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身上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和失望,最终,只能在命运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这,或许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它就像一个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解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0 阅读:0
静芙说事儿

静芙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