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获得诺贝尔奖!他们跌宕曲折的科研生涯
研课科研项目
2024-10-09 12:14:25
[火R]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该奖项颁给美国麻省医学院教授Victor Ambros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Gary Ruvkun,表彰他们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气球R] 这一年,Victor Ambros 71岁,Gary Ruvkun 72岁。
Victor Ambros:从天文到生物,拒绝了哈佛大学的回归邀请
-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Victor Ambros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 1971年,Ambros如愿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天文,可他发现自己的计算能力一般。受到室友的影响,他转而热衷于分子生物学,在博士期间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
- Ambros后在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期间作出了今天获奖、当时超前的工作。但他没有能够获得哈佛的终身教职,转投达特茅斯医学院。
-
Gary Ruvkun :在科学界流浪的嬉皮士
- Gary Ruvkun高中毕业后原本打算主修电气工程,但由于当时的风潮,很快就转向物理。
- 1973年Gary Ruvkun从UCB本科毕业,开始了在面包车里的gap流浪生涯,并花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在南美各地旅行,直到有一天,他重新找到了做科研的冲动。
- Ruvkun回去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担任核医学技术员,之后前往哈佛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
命运的交集
-在博后期间,Ambros和Rovkun均加入了MIT生物大佬Robert Horvitz的实验室,Gary Rovkun开始研究控制秀丽隐杆线虫发育时间的遗传信号通路研究,开启了与 Ambros 关于线虫发育的多年合作。
-之后在各自的实验室中,两人保持联系。1993年,Ambros在线虫中发现了microRNA lin-4。几乎同一时期,Rovkun探索出了microRNA lin-4 的3’UTR调控机制,几年后Ambros又在Rovkun的成果激励下发现了好些新的MicroRNA,并将相关发现进行了发表。
如今,在PubMed上搜索microRNA有超过17万条结果。而1993年的参考文献只有2篇——分别来自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