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善耆离开京城

洋凝谈过去 2024-09-16 13:53:06
宪东传记书摘 在日俄战争中,善耆已彻底成为亲日派,甚至按日军要求搜集情报,把自己王府变成了日军的情报基地。 不过他在朝政方面还是下了大功夫的。 1907年5月接任民政部尚书后,善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回了东长安街东南被列强占据的空地。他经常微服私访了解警务执行情况,建立户籍制度,大力开展禁毒,建立了允许女性进入的文明茶园,整顿医药医疗行业,改善公共卫生,建了第一批公共厕所。组件第一支消防队。 对于改革的浪潮,当家老太婆慈禧是觉得,这维新越来越无法控制了,她已年老力衰,不知道清朝将会走向什么方向。[鄙视R] 1908年,光绪去世,慈禧临终前,指定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继位。 虽说善耆与醇亲王府关系不算密切,还是给予了支持,期待载沣能够进行新的一场改革。 清廷很快面对一个重大转折,隆裕太后发现光绪留下必杀袁世凯的遗诏,但是满洲贵族上层对杀掉袁世凯有分歧,载沣和隆裕太后就没敢下手,只是炒了袁世凯鱿鱼。 善耆认为袁世凯仍然很有威胁,派人监视。 载沣不像善耆所期盼的那样有所作为,他对一切弊端不知道怎么下手去改进,又迟迟不肯推行立宪,生怕没了大权。 溥仪登基不到一年,跑出个汪精卫要杀了载沣。 是善耆听了川岛浪速的意见,说汪精卫有用,才劝得载沣改判终身监禁,汪精卫入狱期间,善耆多次探望。为此汪精卫对善耆深深感激,表示后悔参加革命,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成为卖国贼埋下了伏笔。 1910年,各省成立了谘议局,1911年8月15日,内阁成立,汉族官员4人,满族官员9人,包括5位皇室成员,载沣明显是想让皇室继续专权,无心进行改革,引起社会大众不满,立宪派也转为支持革命,不到两个月,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朝统治。 这时清廷上下乱作一团,载沣没办法,只能叫袁世凯出来救火,条件是同意他当内阁总理大臣。 但袁世凯是来给他们最后一击的,先是假装反对共和,又暗中联系陆征祥给清廷施压,逼溥仪退位。 开了几次御前会议讨论后,隆裕最终决定让溥仪退位,痛哭着签下了退位诏书。 在溥仪退位以前,善耆就已决定,回到东北,组建满蒙勤王军,为复辟清朝做准备。

0 阅读:8
洋凝谈过去

洋凝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