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重庆,一名死刑犯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被吓得腿软已经走不动路,中间几次

安琪小世界 2024-08-01 22:47:21

2003年,重庆,一名死刑犯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被吓得腿软已经走不动路,中间几次险些跌倒,最后只能由几名警察搀扶着他走上了囚车。 胡启能,一个出身贫寒的重庆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即使家境清贫,胡启能依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口才在求学过程中脱颖而出。 他在学校里总是一等一的好学生,老师们都对这个小伙子赞不绝口。 胡启能的口才也在同学间小有名气,他能言善辩,常常能用一番话把老师和同学们说得心服口服。 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 胡启能敏锐地嗅到了时代的变化,他决心踏上仕途,要在这个新时代大显身手。 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胡启能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很快便官至要职。在他的任上,胡启能处理政务时干练利落,遇事能拿主意,说话又得体大方,深得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权力就像一枚双面硬币,一面是责任,另一面则是诱惑。手中权力越大,诱惑也就越大。慢慢地,胡启能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开始,他还只是在一些小事上"动动手脚",收受一些"小恩小惠"。 但是,一旦尝到了甜头,胡启能就再也刹不住车了。 他开始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之便插手经济活动,大肆敛财。 那段时间,胡启能的家中像是有聚宝盆一般,各种值钱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入,现金、金条、名贵字画……应有尽有。 90年代,胡启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利用权力敛财。由于他在各个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胡启能频频调任,官运亨通。然而,权力的快感和金钱的诱惑已经完全腐蚀了胡启能的心。他早已将党的宗旨和人民公仆的身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贪!他到一个地方就要捞一笔,调任的频率越高,他贪污的数额也就越大。 到了90年代末,胡启能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巨贪"了。据后来的调查,胡启能累计贪污受贿高达1300万元,这在当时的重庆,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在这段时间里,胡启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在北京、重庆等地购置了多套豪宅,家中古董字画不计其数,私人会所里流水席摆着山珍海味,来来往往的都是达官显贵。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巨额贪污受贿的基础之上的,是胡启能利用权力疯狂敛财的结果。曾经的一个农家子弟,就这样一步步地堕落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巨贪。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胡启能的贪污行为终究还是东窗事发了。 2001年,重庆市纪委收到了多份实名举报信,信中清楚地列举了胡启能多年来的种种贪污受贿行为。 经过一番缜密调查,专案组搜集到了大量的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对这些证据,胡启能再也无法抵赖。 令人惊讶的是,面对指控,胡启能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悔意,反而百般狡辩,试图为自己开脱罪责。 在审讯中,胡启能拿出了他惯用的伎俩,声称自己出身贫寒,是"农民的儿子",试图博取同情。这一招数,在许多落马贪官的口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出身可以成为他们贪污受贿的挡箭牌,可以为他们的罪行开脱。 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出身贵贱,只要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处。 胡启能的狡辩最终没能帮他逃脱法网。 2003年,胡启能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就这样,曾经春风得意的胡启能,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曾经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平步青云,却最终因为贪婪而万劫不复。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曾经意气风发的胡启能已经面如死灰,双腿发软,几乎无法走路,几名法警不得不搀扶着他上了囚车。一代"巨贪"的故事,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胡启能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贪婪,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一旦开始贪婪,就会一步一步地堕落下去,直至万劫不复。 作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中饱私囊的。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走上胡启能的不归路。 胡启能的教训也告诉我们,无论身居何位,都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只有坚守党的宗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才能经得起权力的考验,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清正廉洁的一笔。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要引以为戒,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品格,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0 阅读:424
安琪小世界

安琪小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