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章哥说买房啊 2024-04-13 12:46:01
如图,这位曾经神童的现状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世上确实有很多父母,用自己狭隘的认知和固执的自以为是,在朴素的爱心之下,勤勤恳恳的把孩子给耽误了。 小时候我有个同学,成绩和我几乎一致,小学毕业时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区重点,顺利被录取。而这同学被父母给报了市重点,一分之差没被录取,到区重点时又没有名额了,我们那个片区还没有二类校,所以他只能去大拨轰中学。 但当时的录取政策不严格,像他这种分数完全是可以去旁边片区申请二类校的,几乎不可能被拒绝,甚至是到区重点反映一下也有可能被补录。但据说是他的父母觉得无所谓,没必要为这点事儿折腾。于是同学这优等生就去了渣校,在当时那种“读书无用”的氛围中,中考时去了技校,然后就是进厂、下岗、灵活就业,困顿半生。 前几年和小学班主任聊起这同学,老师一声长叹,说: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他们也幻想孩子能鲤鱼跃龙门,但是自身却没有能力帮助孩子。于是只好在小事上较劲,目的是宣示权威;但在真正的大事上退缩放任,还为自己错误的认知找出崇高的借口,或者是用自己的出身和贫穷来阻碍孩子的提升。 所以说,对于那些天生资质较高的孩子来说,一生中发展的最大天花板,其实就是他们的父母。 十多年前北京曾经有个打工子弟的重点学校,收录的都是底层外地来京孩子中天分高成绩好的。学校的一切费用全免,办学者只是为了不让这些贫穷的牛娃被埋没。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学校开班后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当然经费是最容易解决,的这世界上并不缺少理想主义者和愿意捐献的善人。 真正的阻力都是来自于孩子的父母,首先就是他们不愿意孩子上好学校,尤其是这种寄宿制。因为孩子去上学了,家里的活儿谁干?弟弟妹妹谁照顾?谁帮着家里赚钱?所以哪怕是学校的费用全免,也没几个家庭愿意把孩子送来。 就算送来了,不少家长也是满腹的怨言,只要孩子周末回家,那必定充斥着各种负面输出,甚至是家庭暴力。孩子们不仅没得到赞扬和鼓励,被要求退学转学的倒不少。 当然这些家长也有现实的困难。比如他们都是飘忽不定的,这个月市区下个月郊区的总搬家,甚至是更换城市,那接送孩子就是难题,几乎无法解决。 还有就是这所学校借用了某私立校的教室,富家子弟的高消费刺激着...... 篇幅受限 余下全文 图文翻阅

0 阅读:0
章哥说买房啊

章哥说买房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