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行为其实已经涉嫌犯罪,但因年龄原因不予刑事处罚,就被称为“严重不良行为”,而不称“涉嫌犯罪”,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不对这些未成年人“贴标签” ,但在实践中,却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错误的认识,以为自己没有“犯罪”。另外,由于不涉嫌犯罪,所以连立案、审判程序都没有,有的处理就是让家长严加管教,这些未成年人也没有经过立案、审判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建议即便不予以刑事处罚,也应该把这类行为定为涉嫌犯罪的行为,也要立案、审理,以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虽免于刑事处罚,但要由法院判决追究其他民事责任,包括送进专门学校接受矫正、参与多少小时的社区劳动,在社区监督下完成等等。
未成年人的行为其实已经涉嫌犯罪,但因年龄原因不予刑事处罚,就被称为“严重不良行为
熊丙甲看教资
2024-03-20 08:14:30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