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尬的《不虚此行》,没有生活的导演
作忠评影剧综
2024-03-06 13:06:26
不虚此行 平淡如水的剧情,波澜不惊的故事,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戏剧张力,能留得住观众吗?
《不虚此行》讲的是慢下来讲送别,主题是存在主义,提出了问题却没有实现合理的分析,所谓的晦涩难懂都是故作高深,想要观众主动介入,却被无聊挡在门外。
《不虚此行》由几幕故事拼凑而成。
可到了最后导演明显不知道怎么收尾了,故事编不下去了,于是胡乱一诌,就当结局。
导演自己在片中也借角色之口说出了自己的难以为继,最喜欢第一幕的尴尬,满意第二幕的设置,但止于第三幕。
因为自己不太会写故事,没有戏剧性,太过平淡,而这个片尾就是白开水,食之无味但又可以喝,不上不下、处境尴尬。
导演有把电影往深度整的想法,让《不虚此行》具有更多的解读意味,也赋予哲学思考,但奈何自身目前的编剧水平还欠火候。
许多思考都流于表面,深入浅出,要么就是老生常谈、自我解构、解剖内心,似有一种没有生活却强装深沉的观感,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让《不虚此行》更像是导演自己关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的吐槽、抱怨和迷茫、矫情,不像是一部电影,添加了太多私人的东西但又不是作者性。
所以影片不被太多人喜欢,票房上不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谁愿意在影院坐两个小时看别人发牢骚,无异于花钱买罪受,“如”字成语三连。
《不虚此行》由里到外散发的造作感和生硬感拒绝了太多观众,也反映了业内的一个通病。
有太多电影人,理论知识很扎实,张口塔可夫斯基,闭口哲学主义,说起来一套套的。
各种电影学派信手拈来,拉片某部电影滔滔不绝,讲起电影技法头头是道,大师小众如数家珍。
可当他们拍起电影或与他们交流多了就会发现,他们没有生活。
所有的东西都是形式主义,难以落地,好比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想说明世人皆苦,但没吃过苦或没深入过底层,便生拉硬拽很多主义、名词与人名,营造一种格调很高的感觉,但与现实一对比就知道,太虚无缥缈了。
如同现在的国产剧,越来越不接地气了,个个住着大别墅,手挎名牌包包,却说自己是穷人,带着俯视的视角强行平视,试图与普通人共情,自然不现实,南辕北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