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极简史|真楷造极·草体观止·行书扬波·篆隶不绝·书论煌煌唐,一个

唐庐看 2024-02-05 21:19:37

『唐代』书法极简史 | 真楷造极·草体观止·行书扬波·篆隶不绝·书论煌煌

唐,一个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永辉之治、开元盛世的接连出现,使得唐朝的各方面都发展到了顶峰。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遂制定了以书取仕等一系列政策适合书法发展的政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王羲之书法确立了在初唐时期独尊天下的地位,并以此影响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

开放繁荣的唐朝有着严苛的法律制度,唐尚法这点在书法上的反应就是唐代的书法也有着严谨的法度,最直观的当属楷书。

唐朝的楷书是书法史上最绚丽的几朵花之一。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家,以及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构成了唐代楷书的辉煌篇章。唐代书法之盛,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其一,真楷造极。出现了欧、虞、褚、薛、颜、柳等一大批著名楷书巨擘。

其二,草体观止。出现了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等著名草书大师。

其三,行书扬波。出现了唐太宗、陆柬之、李邕、李白等行书高手。

其四,篆隶不绝。出现了李阳冰、史惟则、韩择木等篆隶大家。

其五,书论煌煌。出现了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书议》、《书法要录》等著名书学论著。

欧阳询的书法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人将其楷书称之为“欧体”。

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作为初唐书家,其作品中还是能看出他在用笔方折、线条瘦硬等方面颇受北碑的影响。(北碑:指北朝碑刻,以摩崖、造像记、墓志铭为主,风格方建刚峻,富有装饰性。)

②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的书法早年受教于隋智永禅师(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得二王精髓。与欧阳询齐名天下。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出身南方望族,虽在书法上受到过北方书风发影响,但我们看其作品,可以发现他的线条结构相对欧阳询来说显得温润柔和,故他成为了传承南方书风的代表人物。

虞世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外甥陆柬之是其继承者。

③陆柬之 《文赋》

褚遂良被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我们可以从他的书法风格变化中,窥探唐代楷书的发展样貌。

④褚遂良《伊阙佛龛碑》

⑤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早期书法并不有名。在虞世南去世之后,唐太宗感叹身边无人可以与其论书,魏征便向太宗推举了褚遂良。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喜欢王羲之深入骨髓的太宗皇帝即日便将褚遂良召入宫中为侍书。太宗喜爱王书,重金募购天下王书,天下人竞相竞献,但无人能辨其真伪,而褚遂良却能一一道明,深得太宗欢心。之后,书名大振。

褚遂良的楷书融合了南北书风,将初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唐楷的演进起着不可忽视的过渡作用,并于后来的薛稷、颜真卿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盛唐时期的楷书以颜真卿为代表。其楷书庄重肃穆,表现出宽宏博大的庙堂气息与盛唐气象相互呼应。

⑥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除楷书之外,颜真卿在行书上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鲁公三稿”中《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侄子颜季明写下的一篇祭文,通篇点画狼藉,增删涂改,字体掺杂却将失亲之苦宣泄纸上,情感与自然的用笔融为一体,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⑦⑧颜真卿《祭侄文稿》

晚唐的柳公权书出于颜真卿,后自成一家,与颜真卿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⑨柳公权《玄秘塔》

唐代除了楷书之外,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使中唐的浪漫书风走到了极致,并铸就了草书史上的新高峰。

张旭因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且嗜酒常常饮至醉后狂呼奔走,甚至还用自己的头发濡墨而书,故时人称“张颠”。

⑩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张旭的母亲是虞世南的外孙女,就是陆柬之的侄女,其堂舅陆彦远也是一代书家。再次感叹,学阀家庭真是太可怕了。

怀素与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怀素自幼剃度为僧。相传他因贫穷无纸可书,便在家门口都种满了芭蕉树,以蕉叶代纸。蕉叶不足的时候,乃在漆盘、漆板,乃至盘板具穿,谓之癫狂。他的草书连绵不绝,字的大小常不拘一格,令人意外,却营造出生动独特的章法。

⑪怀素《自叙帖》(局部)

0 阅读:38
唐庐看

唐庐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