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个医生发来她一个亲戚的病例,咨询我的意见。
病人50多岁,今年4月发现肺部肿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腺癌,大小4cm,分化比较差,分级3级,基因无突变,术后没有化疗。
然后这几天发现骨转移,今天PET结果出来,提示椎骨等多发转移。
这个病例,其实挺可惜的,本来可以更仔细的评估,让肿瘤科来会诊的,但是胸外科医生没有这么做,直接手术就结束了。
这个病人,当时应该可以这么做。
1. 手术结束之后,叮嘱病人1周左右查看病理报告,这非常重要。
2. 医生自己要追访病理报告,因为当时肿块已经很大了,超过4cm,分期可能有大的变化,会影响术后的治疗。
3. 病理报告出来之后,重新确定分期和分型,从这个病人的数据来看,肿瘤大小T2a,无淋巴结转移,当时也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故是T2aN0M0,分期IB。另外要看细胞类型,微乳头占比70%以上,这妥妥的分化差,分级3级,属于高危因素。当然也要追访病人的基因检测和PD-L1的结果。
4. 得到这些信息之后,主动发起肿瘤内科,或者呼吸肿瘤科医生会诊,因为病人是IB期,且有高危因素,且年轻,需要考虑术后辅助治疗。
5. 通知病人家属来医院复诊,制定治疗计划。虽然国际指南对于IB的术后辅助治疗有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对于高危型的,还是积极考虑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2023年也出现了新进展,如果有EGFR突变,可以直接使用靶向药来术后辅助,如果没有突变,建议化疗。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肺癌的治疗,病理结果,多学科合作,家属认知,都非常的重要。最后也希望这个病人能一切顺利。
如果对肺癌的治疗,感兴趣,也可以关注我们的wxgz号【可友健康】,可以查询相关的知识。
#肺结节##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