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友会员# 每年10月份,我们都会向可友会员或者用户征文,让他们说说与可友的事情,看看这样的经历,也督促我们继续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要有耐心,戒骄戒躁。
今天分享一封来自3年会员的来信。
——————————————————————————————————————————————————————-
和可友结缘,记得是同城好友的提及。后来慢慢的从可友认识了郝医生,慢慢的了解了循证医学。以前的我也交过很多智商税,但自从认识了郝希纯医生,到成为了可友诊所的会员,感觉自己一下子成长了不少,也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现在知道了筛查肺癌,需要查低剂量胸部CT,普通胸片基本没什么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体检了胸片,却没有查CT,没能早期发现肺癌的原因;知道了乳腺癌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是需要每年都查,而不是隔3-5年;知道了肝癌筛查,对于有乙肝的人群,是需要每半年查一次肝脏B超的,而不是一年一次,更不是两三年一次;被科普了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手段,如果家里人拒绝结肠镜检查,应每年实施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主要是为了检查粪便里面的隐血,也是每年查1次,等等......
说到这些,不得不说说可友诊所的体检定制与报告解读。带着全家每年一次的体检,虽已坚持了那么多年,但仅仅是这样是完全不够的,其实体检也需要“私人定制”。
三年前,我带着全家去杭州做体检,回来之后刚好看到郝医生的一段小视频,是关于筛查肺癌的,最后还是决定给爸爸妈妈加了这项肺部CT的检查,当看到妈妈的报告单上写着“磨玻璃结节”时,整个人懵了,看过科普知识,明白这有可能是肺癌的征兆。说实话当天其实已经和朋友们约好去括苍山露营的,吓得赶紧取消了行程,并同一时间线上咨询了郝医生,郝医生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并把报告仔细、耐心地解读了一番,最重要的是听了郝医生的一番话,我悬着的心慢慢落了下来,虽然不幸地“中招了”,但也是“赚了”,毕竟如果不去筛查,哪知道我妈会得这种病呢,况且一点症状都没有。
现在妈妈动完手术已经三年了,恢复得挺好,每天清晨,她会去各个大卖场买菜比价,每天早晚会各跳操半小时,很欣慰,她一天天变好。以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总是我妈,但是现在,变成了我爸,三年了,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我爸的手艺,挺好,让一个退休男人又有了自信,因为外甥一定会夸他做菜好吃,每天都有在进步,在向外婆靠近。
依稀记得当年,当我站在手术室外面时,就感觉,医院手术室门口的白墙听到过的祷告,比任何佛堂寺院都要来的真。在医院颠簸的那些日子,看见了许多画面:CT室门口排队的长龙;走廊长椅上拿着化验单擦拭眼角的人;手术室门口来回徘徊的家属;边走边记录的大夫......真的别无所求,只是希望我身边的人,都无病无灾且顺利。
这几天听到了一个久久不能释怀的消息:一位同事的女儿去世了,年仅27岁。听到这消息的当晚我就失眠了,对我们旁观者来说都觉得很突然,但我同事,她已经硬撑了七个月,我们愣是没发觉。我又想起亦舒说的那句话:“一个人不必功成名就才叫光宗耀祖,身体健康已算孝顺父母”。感谢郝希纯医生、感谢可友,感谢你们这些可爱的朋友……
有一晚我躺在床上反省了下最近的自己,由于临时更换了工作岗位,一下子从舒适圈中出来,一点都不适应,各种问题,所以已经一个多月没好好陪爸妈、陪公婆、陪老公儿子坐下来吃饭了。工作离了谁都会有人顶上,但家庭不是。所以我得回到最初,回到他们身边,该给他们安排今年的“私人定制”了......
最后,我想说:可友,请你们继续带着这份荣光,逐梦前行,以一流的专业和一流的服务,在循证医学的舞台上继续绽放绚丽之花!加油,我可爱的朋友!
—————————————————————————————————————————————————————-
11.1 之前,在wxgz号【可友健康】会连续刊载会员/用户来信,有兴趣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