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长沙临大”为何要迁往昆明?要知道当时争议很大 19

雪莲果说历史 2023-05-01 09:29:46

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长沙临大”为何要迁往昆明?要知道当时争议很大 1938年初,刚迁往长沙的北大、清华、南开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但是一些中央政府官员建议把长沙临时大学转移到重庆去,临大也派出代表团前往广西考察建校的可能性,但把重点放在云南。 云南的字面意思就是“云的南边”,生动地显示出该省僻远的处境。 但是,西南边陲有滇越(昆明一河内)铁路与外界相通,而这个省距离日本最远,与香港、上海及西方联系也十分便利,也算是个理想之地。 对于临大迁往昆明,国民党内部又有争议。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寻求薪火相传的安全之所,而政治领袖把这些师生视作国家未来的希望。 另一方面,湖南当局欢迎清华的到来、临大的成立,借此机会增加当地的自豪感,不过终究还是把大学当做湖南战时动员的教育资源。 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是教育资源派的代表,他专程访问临大,并发表演讲,言谈之中不无讽刺之意,“我个人有守土之责,坚决的要维持长沙。假如有人感觉身处险境,那最好投江自尽!” 这一番话打消了学生心中的疑虑,坚定了他们钻研学问的决心。 此外,这所大学的管理工作已步入正轨。 蒋梦麟赴武汉请求批准把学校迁往昆明, 1月14日满意而归,蒋介石批准了搬迁的要求。 此前国民党自己的教育领袖尚且主张坚守阵地,而今决定将临大迁往云南,这不但是自我糟践自取其辱,而且背叛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爱国精神: “一二·九运动之后的英雄儿女不会退缩,也不会逃避,更不会要求他人做出牺牲,而牺牲一旦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还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这篇文章附有致武汉政府的请愿书和一封写给蒋介石的电报,请求他把临大留在长沙作为人们的榜样。 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临大必定迁往昆明。 校方于1月19日正式宣布了这一决定。五天之后举行考试,为第一个学期画上了句号。 从1月27日到2月10日,共有820 名学生填了表格,表示愿意前往云南。 虽有600 多名学生或退学参加抗战,或转学其他院校,或返回家乡,但整整五分之三的学生还是准备到“云之南”继续学业。

1 阅读:7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