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

小茹吖 2025-11-28 21:25:52

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2025 年 11 月中旬,《日经新闻》一篇题为《中国市场的 “去日化” 浪潮》的报道,直接贴出数据:2015 年时日本品牌在华消费品市场的整体份额还能摸到 18%,到 2024 年底已经跌到了 5.2%。 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日本品牌,从中国家庭的货架、桌面、车库里悄悄退场。 最明显的变化先从家电说起。十年前买冰箱、洗衣机,不少人会下意识瞄准松下、索尼、夏普。那时候日本家电的 “耐用” 标签,几乎成了品质保证。 可现在再逛家电卖场,货架上摆得更多的是海尔、美的、TCL。海尔的冰箱靠着风冷无霜和智能控温技术,2024 年在华市场份额涨到了 27.6%,远超松下的 2.1%。 美的的洗衣机凭着静音电机和变频技术,把夏普挤到了份额不足 1% 的角落。 更狠的是新能源家电赛道,日本品牌反应慢了半拍,中国品牌已经靠光伏空调、智能家电占满了市场,松下去年在华智能家电销量甚至不如小米的零头。 再看数码领域,曾经被佳能、尼康、索尼垄断的相机市场,如今也变了天。2018 年,佳能单反在华市场份额还高达 42%,尼康也有 23%。 那时候年轻人买相机,开口就是 “佳能的色彩准”“尼康的锐度高”。 可现在打开电商平台,大疆的微单相机凭着轻便机身和 4K 视频能力,2024 年销量同比暴涨 156%;华为、小米的折叠屏手机,长焦镜头素质已经追平入门单反,日常拍照完全够用。 佳能在华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 年市场份额只剩 18%,尼康更是跌到了 9%。 就连曾经的 “黑科技代表” 索尼耳机,也被漫步者、万魔这些中国品牌分流了用户,毕竟同等音质下,中国品牌的价格能便宜三成。 汽车市场的反转更是彻底。曾经丰田、本田、日产靠着省油、可靠的标签,长期霸占中国乘用车市场前列。 2017 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高达 24.2%,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都是月销过万的爆款。 可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风向完全变了。2024 年,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冲到 65%,日系车的市场份额跌到了 16.8%。 这波 “去日化” 浪潮,不是中国消费者刻意排斥日本品牌,而是中国产业自己硬起来了。 曾经日本品牌的优势是技术先进、品质可靠,可这些年中国企业砸了上千亿搞研发,在专利、工艺、设计上全面追赶。 中国品牌不仅在技术上追平,还更懂中国市场的需求 —— 家电要智能联网,数码要轻便易携,汽车要大空间、高续航,这些都是日本品牌没能及时跟上的点。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前不少人觉得 “进口的就是好的”,现在大家更看重性价比和适配性。 中国品牌的产品,价格往往比日本品牌低 20%-50%,售后服务还更便捷,保修期更长,配件也更容易买到。 这种 “省心又省钱” 的选择,自然让更多人倾向于中国品牌。 曾经,我们羡慕日本品牌的技术和品质;现在,中国品牌用实力证明,自己也能做出好用、耐用、性价比高的产品。 这波 “去日化” 浪潮,本质上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也是消费自信的体现。

0 阅读:0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