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11月25日,高市早苗参加质询会,这次态度全变了! 同样是预算委员

念芹柑桔 2025-11-28 12:23:59

快讯!快讯! 11月25日,高市早苗参加质询会,这次态度全变了! 同样是预算委员会的场合,她这回明显收了口,过去那种一句顶一句的强硬调子,换成了谨慎的说法。被问到敏感议题,她不再给到明确答案,几次都把话题拉回“看具体情况再做判断”。更意外的是,她主动释放出要保持沟通渠道、推进务实合作的信号,听上去不再把对抗当作默认选项。 时间点更有意思。就在会上前,她和美方通了电话。对她来说,这是提醒也是边界:别破坏刚刚降温的气氛。我不觉得她突然开窍了,更像是在多重压力下的策略调整。经济不好,出口和旅游都需要稳定外部环境;党内派系也在看她的节奏,她如果想往上走,不能只靠高分贝。 现场追问三次她都没给硬答案,这说明她刻意留了空间。过去她爱把台海问题和日本自身安全绑在一起,今天则避免直接挂钩,这种切换不是立场彻底变了,而是降低风险,用模糊话术给自己留后路。她没有公开撤回以前的强硬话,那些标签还在,只是暂时不碰红线。 媒体很快跟进解读,有人说她向现实低头,有人说她在为下一步选举布局。我更倾向于看作压力测试:外部要她控节奏,内部要她稳票仓,她在找能同时交代两边的表达。说得柔一点,换来对话的机会;关键看后续有没有实操动作,比如部长级沟通、经贸磋商、人员往来恢复。如果只是口头降温,遇到突发事件又会回到老路。 还有一个变量不能忽视,保守阵营的支持者会怎么看?他们习惯她的硬形象,今天的转向可能会被解读成退缩。她要稳住这部分人,就必须强调“原则不变、方式更灵活”。这条沟通线能不能守住,决定她能不能既保住筹码,又避免被贴上摇摆不定的标签。 对地区安全来说,她的措辞变化不一定立刻带来政策改变,但至少释放了一种态度:愿意听、愿意谈。在紧张的大背景下,这就是缓冲。我在意的不是她今天怎么说,而是当出现擦枪走火的新闻、民意升温时,她会不会继续坚持把问题拆小、按场景处理,而不是一股脑把安全议题捆成一团。 悬念还在:年底外交场合密集,风向随时可能变。她能不能顶住舆论的推拉,继续走务实路线?如果她真的把沟通做实,日本和中国都有可能在经贸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如果只是战术性后退,等到风声一过再调回高压,那今天的“变化”只是一段过场。你怎么看她这次的转调,是务实升级,还是短期自保?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念芹柑桔

念芹柑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