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不打算轻易放过日本,韩媒力劝李在明不要当出头鸟 近期G20峰会期间的一场外交互动,让中日韩三国关系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主动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寻求帮助,希望韩国从中调停缓和紧张的中日关系,而中方此前直接拒绝日本提议的明年1月中日韩首脑会议,一系列动态勾勒出当前东北亚外交格局的微妙与紧张。 韩媒《东亚日报》那句“夹在‘鲸鱼之争’中的韩国”的评论,精准点出了韩国的尴尬处境,也道出了为何力劝李在明不要当出头鸟的核心原因。 中方此次对日本的强硬态度,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日本近期一系列损害中日合作基础的言行。 据环球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明确表态,由于日本领导人在涉台问题上公然发表错误言论,破坏了中日韩合作的基础和氛围,当前并不具备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条件。 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日本此前兴冲冲征询明年1月峰会意向的提议,也让外界看清了中方的底线所在。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国家触碰这一红线都必然面临严重后果,日本显然低估了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在中方的强硬反制下,日本陷入了求助无门的窘迫境地。原本寄望美国出面调停的高市早苗政府,却遭遇了特朗普政府的冷遇,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很多盟友不是朋友”,把日本晾在了一边。 走投无路之下,高市早苗才在G20峰会上主动找到李在明,放下姿态请求韩国充当调解人,希望借助韩国的“穿梭外交”恢复中日之间的沟通通道。 从日本接连推动三国会议、紧急求助韩国的动作不难看出,其看似强硬的外交姿态背后,是外交空间不断收缩的焦虑与被动,此前的错误言行已经让日本在地区事务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面对日本的求助,李在明虽口头承诺将尽力推动沟通,但韩国国内的反应却异常清醒。《东亚日报》的评论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关键在于尹锡悦政府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 2023年4月,尹锡悦就台海问题发表错误言论,将其称为“国际问题”,直接导致中韩关系降至冰点,韩国在华企业遭遇寒冬,文化、教育合作项目纷纷停摆,出口和制造业因依赖中国市场遭受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直到李在明上台调整对华政策,中韩关系才刚刚出现回暖迹象,这样的教训让韩国各界深刻认识到,贸然介入中日核心矛盾的代价有多沉重。 更现实的是,韩国自身与日本之间存在着历史积怨和领土争端,日本近期还在宣称独岛(日本称竹岛)是其固有领土,开放相关“领土主权展示馆”扩建区域,引发韩国强烈抗议。 在这种自身与日本存在分歧的背景下,韩国若贸然充当调停人,不仅难以说服中方,反而可能激怒中国,同时也会让国内民众不满,最终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韩媒的担忧绝非多余,在中日这两个“鲸鱼”的博弈中,体量和影响力都处于弱势的韩国,稍有不慎就可能沦为博弈的“牺牲品”。 当前的局势其实已经非常清晰,日本的困境完全是自找的。高市早苗政府为了讨好国内极端保守派、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不断在敏感问题上挑衅中国,却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决心和力度。 而韩国虽然希望维持地区稳定,但也清楚“穿梭外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日矛盾的症结在于日本是否愿意撤回错误言论、纠正错误立场。中方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在日本没有拿出足够诚意之前,任何第三方的斡旋都难以奏效。 对于李在明政府而言,守住中韩关系回暖的成果,避免重蹈尹锡悦的覆辙,才是最务实的选择,这也正是韩媒力劝其不要当出头鸟的核心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