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75条生命陨落:这场大火,烧出的何止是悲剧? 当香港大埔宏福苑的火光刺破冬日的天空,75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个十一月——这是香港近60年来最惨烈的火灾,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都是无数人撕心裂肺的痛。而比火焰更灼人的,是这场灾难撕开的现实42年楼龄的老旧居屋、搭了一年多的竹制脚手架、未达防火标准的发泡胶、被封堵的逃生窗……这些本可避免的隐患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我们忘不了37岁的消防员何伟豪,他是首批冲进火场的逆行者,却永远倒在了救援的路上。市民在消防处的留言区刷满了“感谢”与“一路走好”,这些滚烫的文字,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生命的惋惜。可致敬之外,我们更该追问:为什么老旧小区的外墙施工,能让易燃的竹棚和发泡胶成了“夺命网”?为什么本该守护安全的防火间距,会被装修改造轻易破坏?为什么关乎数千人安危的工程,能在防火审查的漏洞里潜藏一年多? 这场大火,烧的不只是一栋楼,更是城市安全的“防火墙”。宏福苑住着近1700名65岁以上的长者,他们本应在晚年安享生活,却因逃生通道被堵、火情预警滞后,错过了生的机会。当消防人员在31楼救出被困老人时,我们既庆幸生的希望,也心痛:如果安全监管多一分严格,如果施工规范多一分落实,这些老人何至于直面生死? 所幸,悲剧没有被漠视。李家超行政长官第一时间统筹善后,全港排查老旧屋苑安全隐患,廉政公署成立专案组调查工程贪腐嫌疑,市民自发为遇难者祈福为救援人员送物资……这些行动,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温度,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但我们必须清醒:安全从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患于未然”。那些被利益裹挟的施工方、那些流于形式的安全审查、那些被忽视的民生短板,才是比大火更可怕的“隐患”。 75条生命的代价,不能只换来一时的惋惜与整改。愿这场大火能烧醒所有漠视安全的人:每一栋老旧楼宇的修缮,每一次工程施工的监管,都该以生命为标尺;愿英雄的牺牲不被辜负,愿逝者的离去能换来更坚实的安全防线——毕竟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平安,才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温度。 你认为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整改,最该优先解决哪类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