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摊牌了,我们也没必要装糊涂!美军官马克·米利承认了:只要中国想过好日子,想搞高科技,就是美国的敌人。这说明什么?说明“韬光养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摊牌意味着规则换了:以前是别吵、先做事,现在是边做事边挨打。装听不见只会挨得更狠。对我们来说,关键不是回嘴有多响,而是让对方每一次挑衅都要付钱、付票、付面子。 看日本这几个月的表现,政客话从不缺,真要掏腰包就迟疑。我们没有陪他们喊口号,直接拿市场说话:某些行业的订单瞬间冷却,出入境的数据一倒挂,效果比讲道理有用。企业的财报不会替人情说谎,资本最怕不确定,最怕被点名。 再看那些“热闹观众”:台上表态,台下签合同。嘴上说要“联合”,后台车间火力生产、货柜照走。这不是谁多高尚,而是算账。地缘越吵,生意越敏感,谁敢拿自己的就业和税收去押注?该做的他们都明白,只是表演先行。 美国算盘打得更精。舆论上喊故事,资本里捞收益。军火、流量、金融波动,都是可量化的生意。它需要一个不断升温的议题,需要一群跟风的麦克风,然后把成本甩给盟友和对手。别人负责紧张,它们负责结账。 可成本最后落到谁头上?能源涨一点,运输慢一天,芯片贵一截,工厂就得调产线,老板扛不住就裁人。你我的工资单不是铠甲,物价抬头的时候,情绪再热也挡不住生活的冷。 我赞成的是两手:一手硬,守住红线,不让试探变成惯例;一手稳,用规矩和数据让对方“疼在关键处”。比如把供应链的阀门握紧,把技术瓶颈一个个抡开,把某些依赖变成筹码。谈,随时谈;但谈判桌上必须摆着可执行的选项。 想象一个清晨,海面上出现一次擦枪走火,市场一开盘,指数和汇率先给反应。谁先喊停?不一定是最吵的那位,而是库存最薄、现金流最紧的那一批。这就是我们要准备的:不是嘴上强硬,而是让体系有弹性,能抗、能修复、能替代。 路径也很清晰:把基础技术补齐,把关键零件国产化,把粮食能源保底,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留在手边。国内市场要稳,外贸通道要多元,金融安全网要更密。这样别人想钓鱼,也发现池子里没那么好下网。 媒体会继续用夸张拉情绪,有人会靠恐慌值赚钱。我们要做的,是盯数据、看结果,不被噪音牵着走。真正有效的反制,往往是不打雷的落雨:名单一发布,关税一调整,标准一升级,对方的算盘就乱了。 “韬光养晦”并不是从词典里删掉,而是换了形态:不再退到角落,而是在光下办事,遇到挑衅就让他付费;不把对抗当口号,把发展当硬通货。别让战鼓替你做判断,别让别人的剧本决定你的钱包。你觉得呢,新版的“韬光养晦”该长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