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吖! 日本共同社刚报道,11月27号珠海亚洲通用航空展的一则通知引发全网关注:日本嘉宾及媒体被明确拒绝参会,即便已拿到采访许可证的日媒,也收到了许可证作废的通知。 别觉得这是突然发难,之前咱们就明确拒绝了2026年中日韩首脑会议的提议,核心原因就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太能挑事。公然把台湾问题和日本存亡绑在一起,无视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真当咱的底线是摆设? 国际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你不尊重我的核心利益,还想蹭着合作占便宜?门都没有!中方这系列动作,不是要搞对抗,而是明明白白划红线:尊重是合作的前提,挑衅就得付出代价。 别觉得咱们小题大做,往前翻翻日历就不难发现,中日之间的氛围早就变了味。 之前咱们就明确拒绝了在日本举办2026年中日韩首脑会议的提议,当时很多人还觉得意外,可核心原因就摆在桌面上——日本政客的挑衅言行实在太过分。 特别是像高市早苗这样的,公然把台湾问题和所谓的“日本存亡”硬生生绑在一起,这种话是什么分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直接踩在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条红线上,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 真当咱们的核心利益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国际交往的基本规矩是互相尊重,你连我家里的家务事都要指手画脚,还想坐下来谈合作,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再往深了看,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近些年日本在诸多问题上的操作,实在是让人无法心安。从不顾周边国家强烈反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把太平洋当成自家下水道; 到在半导体领域紧紧跟随美国步伐,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和产业链打压;再到不断强化军事同盟,拉拢域外势力在亚太地区搞军事演习,动作频频。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像是真心想要促进地区和平与友好合作的姿态?这些行为累积起来,早已侵蚀了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战略互信。 当一个国家在安全、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对抗姿态时,你还能指望在文化、科技交流的领域里一团和气吗?珠海航展的拒绝,其实就是这种大环境下一个必然的产物。 说到珠海航展,它可不仅仅是个飞机表演和卖东西的集市,它更是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实力的一张名片,是咱们硬实力的展示窗口。 在这个场合,拒绝日本嘉宾和媒体,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这传递的信息再明白不过了:你们一方面在军事上视我们为假想敌,配合外部势力对我们进行围堵,另一方面又想跑来参观我们的最新装备,窥探我们的发展成果,这种又想当对手又想占便宜的好事,门都没有。 这就好比一场牌局,你一边在桌子底下使绊子,一边还想看清我手里的牌,这牌还怎么玩下去? 中方这一系列动作,从拒绝峰会到吊销航展证件,不是要主动挑起什么全面对抗,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对方:游戏规则变了,过去那种“政冷经热”的模式恐怕难以为继。 说白了,中方现在做的,就是明明白白地划红线。这条红线清晰、坚定,不容置疑。尊重是任何合作的前提,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你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不能以损害我的核心利益为代价。你可以选择你的盟友,但不能把威胁的刀口架在我的家门口。任何越过红线的试探,都必然会碰到反弹。 这次的航展风波,或许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短期的摩擦,但从长远来看,清晰的边界感反而有助于避免更大的误判和冲突。 当双方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绝对不能碰。这究竟是关系的短暂降温,还是新常态的开始?对于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