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话没用?日本送中国两句话,不到24小时,美航母驶离日本。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特朗普沟通后,日方不仅未收敛其激进姿态,反而加倍渲染美日同盟的特殊性,意图借此巩固自身地缘政治地位。 旋即,东京向北京发出强硬信号,公开拒绝中方就“敌国条款”的立场,并单方面宣称该条款已为联合国认定不合时宜。然而,这番言论发表不足二十四小时,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便起锚驶离日本,一个明确而迅速的行动,让之前的政治喧嚣显得异常苍白。 航母的离港,揭开了日本外交困境的序幕,高市早苗政府刚刚还在极力编织美日军事一体化的叙事,试图将其作为对华强硬策略的合法性基础与战略后盾。 但美军航母的紧急转向——前往南海执行坠机打捞任务,瞬间瓦解了这种宣传的效力,这一行动清晰地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有其自身的优先级,并不会完全迁就盟友的政治议程。东京精心构建的“美日协同”剧本,被华盛顿的务实决策直接打了折扣。 雪上加霜的是,“乔治·华盛顿”号的调离并非孤例,几乎同期,美军“提丰”中程导弹系统的撤出计划也从延宕转为迅速执行。 此前,该系统的延迟部署曾被高市早苗政府当作美方支持的有力证据,反复用于国内政治宣传,如今,美军毫不拖泥带水的撤离,使日本的政治表演瞬间失去了重要道具,其所宣扬的“牢固同盟”显得空洞且缺乏说服力。 这一系列军事部署上的“降温”,直接导致美日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联动强度不升反降,对日本鹰派政客构成了沉重打击,他们的整个战略框架,都建立在美国坚定不移且持续强化的军事支持这一基石之上。一旦基石出现松动,整个上层建筑便岌岌可危。 因此,日本国内舆论迅速转向,对高市早苗的质疑声浪高涨,其对华强硬路线非但未能换取期望的战略收益,反而可能削弱了现有的安全保障,这种“赔本买卖”自然难以获得民众与务实派政治力量的认同。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高市早苗政府的选择罔顾了经济现实,中日之间深厚的经贸联系是维系两国关系、促进区域繁荣的压舱石,为了虚幻的地缘政治私利而主动疏远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短视行为。 它以牺牲国民的实际利益为代价,去追逐一个不确定的战略目标,这种做法不仅在国内引发反弹,也让美国等盟友对其战略的理性与可持续性产生疑虑。 日本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再次唤醒了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邻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痛苦记忆。 而当日本试图以“不合时宜”为由将“敌国条款”法律效力虚无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际法和战后秩序的公然挑战,联合国的相关决议是“建议”而非“废除”,其间的法律差异是根本性的。 日本政府企图通过曲解条文来挣脱历史束缚,不仅未能得逞,反而弄巧成拙,迫使国际社会重新聚焦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暴露了其急躁冒进且不负责任的政治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