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被厚本相亲的名场面硬控了十分钟,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们看到那个视频了吗?两个人坐在那儿,厚厚的资料本摊开,学历、工作、家庭背景、买房计划。。。一条一条过,跟面试似的。我当时就想,这哪是相亲啊,这是人生履历答辩会吧? 说实话,看完我没有嘲笑的意思。因为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种“硬核对线”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很尬,但至少人家是在认真找同频的人啊。 你想想,现在相亲市场什么样?见面聊三句发现三观不合,加个微信聊两天发现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浪费时间不说,还消耗情绪。厚本相亲至少把条件摆明了,不合适当场拜拜,也算是一种效率。 但问题来了—— 光看简历就能找到对的人吗? 我就问,学历匹配、收入匹配、家庭背景匹配,这些数据对齐了,就代表两个人真的“同频”了? 显然不是。 真正的同频,是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应变反应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你们想想,两个人过日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难道是拿出厚本对照条款解决吗? 这时候我看到长春有个活动——11.30【最强大脑脱单局】。 我第一反应是:这才是真正的高智商对决啊。 人家不看你简历多漂亮,直接上题: 记忆矩阵测你脑子够不够用 数字风暴看你反应快不快 团队闯关验证你协作能力行不行 每一道题都比“你月薪多少”更能看透一个人。 你们想想这个场景:两个人一起解题,一个人思路清晰步步为营,另一个人脑洞大开出奇制胜。这种时候,你能看到对方的真实状态——是急躁还是冷静,是独断还是配合,是死板还是灵活。 这比坐在那儿念简历,有意思一万倍吧? 而且说句实在话,能来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本身就已经筛选过一轮了。敢来的都是对自己脑力有信心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同频”的证明。 我就想问那些在厚本相亲现场硬控十分钟的朋友们: 你们真的不想试试这种方式吗? 别人在刷视频看名场面,你可以自己去创造名场面。万一在解题过程中,旁边那个人的思路突然让你眼前一亮,或者你们俩配合默契直接通关,那种感觉,比看一百页简历强多了吧? 当然,我也知道有人会说:“这不还是一种形式吗?” 对,是形式。但至少这个形式,比念简历有趣,比尬聊有效。 而且据说这种活动不是天天有,错过这次,再等N个月都不一定遇到同款人群。你想想,能聚在一起玩脑力游戏的这批人,本身就是一个圈层了。 我现在就一个想法: 如果相亲一定要“硬控”,那不如控得有意思点。 厚本相亲的名场面我们看够了,但真正能让两个人产生化学反应的,从来不是纸面上的数据匹配,而是那些无法量化的瞬间—— 比如一起解题时的默契,比如思路碰撞时的火花,比如通关后的击掌庆祝。 这些,才是真正的“同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