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开始杀疯了,乌克兰军队用不知从哪个黑市上搞到的中国产飞弩6防空导弹击落了

初一爱说 2025-11-27 16:57:12

中国武器开始杀疯了,乌克兰军队用不知从哪个黑市上搞到的中国产飞弩6防空导弹击落了俄罗斯的KH101隐身巡航导弹。前几天,苏丹刚用中国的FK2000击落了俄制伊尔76运输机。 之前中国装备给全世界网民留下的共同印象是没有经过实战。今年经过歼10等中式武器的教育,大家开始觉得中国武器看着还不错,但是人没经过实战。 这一年在全球各大防务观察家的眼里,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军工“去魅”与“立威”的一年。长期以来,中国装备虽在航展的宣传手册上数据漂亮,气动布局也不输国际大牌,但在外界刻板印象里,总觉得少了点硝烟味的“防伪认证”。 有人甚至调侃,这不过是只会在演习场上走秀的“纸老虎”。然而,最近几次中等规模冲突中传回的战报,却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懵了那些只会盯着PPT谈兵的所谓专家。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一幕,出现在那个谁都没想到会看见中国武器的东欧战场。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杀手锏”的KH-101隐身巡航导弹,那是号称能突破重重雷达网的高端货。 结果呢?它没栽在什么昂贵的西式反导系统手里,反倒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便携式飞弩6防空导弹给硬生生捅了下来。 这就很尴尬了,要知道飞弩6主打的就是轻便廉价,单兵扛起来瞄准就能打。无论对方的隐身涂层多先进,发动机工作的热信号是藏不住的。 这种利用不对称成本换取极高战果的能力,瞬间让那帮本来瞧不上廉价装备的人闭了嘴。 更讽刺的是,根据各方流出的消息,这次操作飞弩6的居然是乌克兰军队,货源走的还是连北约情报网都难以穿透的黑市渠道。 把目光转向非洲的苏丹,类似的剧情也在上演,只不过这次的对手变成了巨大的运输机。苏丹的一支快速支援部队,愣是凭借FK2000防空系统,在西科尔多凡州巴巴努萨的上空编织了一张“死亡弹幕”。 那架刚花1200万美元从吉尔吉斯斯坦买来不到六周的伊尔-76,连同机组五名俄罗斯人,连躲避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撕碎在半空。 现场残骸里那些发动机零件上清晰的中文标识,让任何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 不仅如此,就连土耳其引以为傲的察打一体无人机,遇到这套每分钟倾泻数千发弹药的弹炮合一系统,也是来一个掉一个,连200公里外的射程优势都救不了它们。这哪是防空,简直就是泼水一般的火力覆盖。 如果说飞弩6和FK2000证明了中国装备在不对称对抗中的高性价比,那么南亚上空的那场较量,则是在为高端战力正名。 此前,关于“中国战机行不行”的争论从未停歇,直到巴基斯坦空军的一纸战报让人彻底闭嘴。面对印度派出的苏-30MKI和欧洲“当红炸子鸡”阵风战机,巴基斯坦直接亮出了入役没几个月的歼-10CE。 这场交锋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超视距碾压:歼-10CE凭着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在150公里开外就锁死了对手。那一刻,装备代差带来的绝望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外媒披露的细节,印度那边即使拼命开了电子干扰,也甩不掉通过数据链实时修正轨迹的霹雳-15E导弹。 这并不是什么势均力敌的缠斗,而是一场单方面的“猎杀”。阵风战机挂载的米卡导弹射程撑死只有80公里,在拥有超180公里射程的霹雳-15E面前,简直就是手短的搏击者试图去够一个狙击手。 最终流出的说法是印方损失了四架阵风,而巴基斯坦这边凭借歼-10CE强劲的机动和感知能力,毫发无伤地回了家。 这不仅验证了纸面数据的真实性,更说明了中国武器上手极快,短短几个月的磨合期就能形成不仅堪用而且致命的战斗力。 有意思的是,随着这些战绩满天飞,一种奇怪的论调开始在舆论场发酵。居然有乌克兰方面的人对着中国一顿输出,抱怨中国武器在战场上帮了倒忙,甚至是“拉偏架”。 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要知道,中国在军火贸易上历来谨慎,甚至到了“洁癖”的程度——只和合法政府做生意,各种最终用户证明卡得死死的。 至于那些流入战场的飞弩6,乃至让苏丹民兵手里的FK2000,那是国际军火市场这一巨大灰色深渊自然流动的产物。 这也恰恰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逻辑:硬通货永远不愁买家。只要东西好用、管用,总有人会想尽办法通过倒手、走私把它弄到前线。 既然俄罗斯人有本事通过黑市搞到飞弩6来充实武库,也没人拦着乌克兰或者北约去扫货啊。毕竟比起正规军售的条条框框,黑市认的只有钱和渠道。 这种双标的指责,更像是自己没能掌控资源渠道后的恼羞成怒。中国一直强调的“慎战”和中立,不是不管不顾的和稀泥,而是不管谁买,只要你守着规矩来,生意就是生意。 如今这些在热点地区大放异彩的中国装备,恰恰用战绩证明了一点:与其费尽口舌搞外交辞令的辩护,不如让从黑市里射出的导弹和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去替工业实力说话。 信息来源:苏丹伊尔-76运输机被击落 中国FK-2000防空导弹显威力—中华网 2025-11-07 07:41

0 阅读:0
初一爱说

初一爱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