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甘肃一7旬老人被判“脑死亡”,可子女不信邪,花4万包了辆救护车,跨越1800km,将老人送到西安大医院,到医院时老人已出现脑疝,女儿当场表态:我不想这样再把妈妈拉回去,请你再试试。最终,老人恢复自主意识,医生说:是家属的坚持,为我们创造救人的可能。 我看到这个消息时,鼻子一下子就酸了。4万包救护车,1800公里路程,这哪里是转运病人,分明是子女用尽全力,给母亲铺了一条求生的路。老人是突发脑出血被送进甘肃当地医院的,CT检查显示脑干出血,病情凶险,医生抢救了整整一夜,最后无奈告知家属,老人已经“脑死亡”,继续治疗没有意义,建议放弃。 子女们当场就哭了,最小的女儿攥着老人的手,指甲都嵌进了自己掌心。她怎么也不肯信,前几天还能给他们做面条、缝衣服的妈妈,怎么突然就没救了。老人平时身体不算差,除了有点高血压,连感冒都少见,这次突发急症,子女们总觉得还有希望。他们商量了一晚上,决定不放弃,四处打听后,联系到了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对方说可以试试,但必须尽快转运。 转运的难度远超想象。老人当时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身体极度虚弱,1800公里的路程,光是路上的颠簸就可能危及生命。子女们找遍了当地的救护车资源,最后花4万包了一辆带重症监护设备的救护车,车上配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全程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出发那天,天还没亮,子女们轮流坐在救护车的陪护位上,不敢合眼。大女儿一直握着老人的手,小声喊着“妈,你坚持住,我们去西安看最好的医生”,二儿子则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值,每跳一下,心就跟着揪一下。 路上走了整整22个小时,救护车穿越了3个省份,遇到过暴雨,也走过崎岖的山路。护士每隔一小时就给老人吸一次痰,监测血压和心率,医生则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子女们没吃一口热饭,就着矿泉水啃了几口面包,眼里全是焦虑。有好几次,监护仪上的数值突然波动,医生紧急抢救,子女们吓得腿都软了,却还是强撑着安慰彼此:“妈不会有事的,再坚持一下。” 到达西安医院时,老人的情况比预想中更严重,已经出现了脑疝,颅内压持续升高,随时可能停止呼吸。神经外科的主任亲自接诊,看到老人的检查报告和转运记录后,皱起了眉头。他坦诚地告诉子女,这种情况抢救成功率极低,就算手术,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女儿当场就跪了下来,哽咽着说:“医生,我知道难度大,可我不想这样把妈妈拉回去,你再试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愿意承担。” 医院立刻组织了专家会诊,制定了紧急手术方案。手术从当天下午一直做到深夜,整整8个小时,子女们就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坐着,不吃不喝,眼睛死死盯着手术室的大门。期间,有护士出来告知手术进展,每次说“还在继续,情况平稳”,他们才能松一口气。凌晨时分,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主任走出来,摘下口罩说:“手术很成功,老人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需要在ICU观察。” 子女们瞬间崩溃大哭,积压了一路的焦虑和恐惧,在这一刻彻底释放。在ICU观察的日子里,子女们每天隔着玻璃看老人,给她说话,讲家里的琐事。第5天,奇迹发生了,老人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护士立刻通知了医生,经过检查,老人已经恢复了自主意识,虽然还不能说话,但能睁开眼睛,认出自己的子女。 后来医生在采访中说,老人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脑干出血合并脑疝,死亡率极高,很多医院都会直接放弃。之所以能抢救成功,一方面是医院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更重要的是家属的坚持。如果不是他们花重金转运,不肯放弃,老人根本没有被救治的机会。“家属的信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也为我们创造了救人的可能。” 这件事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亲情的力量,往往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被“脑死亡”的诊断吓退,选择放弃,可这家人却用行动证明,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同时,这也暴露了基层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差距,基层医院受限于设备和技术,有些危重病人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跨区域转运,又面临着高额费用和未知风险。 但无论如何,这份亲情让人动容。老人醒来后,虽然还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子女,都会露出微笑。子女们轮流照顾她,给她喂饭、擦身,就像小时候老人照顾他们一样。他们说,花4万转运,花再多钱治疗,都值得,只要妈妈能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生命的韧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亲情,就是支撑这份韧性最强大的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