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罗科斯蒂亚尼夫空军基地代号“喀土穆”,是乌克兰空军的三大核心基地之一,不仅驻扎着可挂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苏-24战斗轰炸机,更是北约计划部署F-16战斗机的关键枢纽。俄军持续将其作为高价值目标,根本意图在于掐断乌克兰空军对地打击的主力支点,并打乱北约的军事援助部署节奏。 俄军近期战术已升级为“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的混合打击模式。例如此前一次攻击中,他们先动用无人机群进行饱和式攻击,有效消耗乌军防空系统的拦截资源;待其疲于应付时,速度高达10马赫的“匕首”导弹再利用极短的反应窗口实施突防。 “匕首”导弹的突防能力极强,其高速和近乎垂直的俯冲攻顶方式,使它们处于传统防空系统的拦截盲区。即便有北约情报支持,现有的防空系统也难以有效应对这种高速、可机动变轨的目标,这让防守方面临巨大的技术代差压力。 该基地建于苏联时期,以其坚固的强化混凝土机堡著称,设计可抵御250公斤级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然而,在现代高超音速武器持续精准打击下,这些曾被视作“安全堡垒”的工事,其防护优势正被逐渐侵蚀,暴露了传统防御理念的局限性。 除军事目标外,俄军同期加强了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攻击力度。这种军事与后勤双重压制的战略,旨在系统性削弱乌克兰的持续作战能力,随着冬季来临,将对民生和工业体系造成更大压力,扩大战争的整体影响。 从战略层面看,对斯塔罗科斯蒂亚尼夫基地的反复高强度打击,以及将高超音速武器投入实战,标志着冲突已演变为作战体系间的全面较量。这不仅影响当前战场平衡,也为全球军事防御理念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实战参考和数据。 个人看法:该基地的攻防已成为俄乌冲突中的一个微缩景观,直观展示了现代战争中高端武器与混合战术的结合。其背后是攻防两端不断升级的科技竞赛,高超音速武器的实战应用正推动防空系统进入新的变革周期,对全球军事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