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硬汉黄克烈:投敌仪式上吐血明志,宁死不做亡国奴 川军144师代师长张昌德率部投日,反对的团长黄克烈被强行裹挟。在投敌仪式上,黄克烈气得吐血昏迷。 1941年,144师师长唐明昭,因 “未能守住防区” 被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撤职查办。 川军出川时,哪个不是背着老母亲缝的粗布军装,揣着家乡的土烟,喊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144师作为川军主力之一,从四川盆地一路转战华东,将士们脚穿草鞋、身背劣质步枪,硬生生在淞沪会战、皖南游击战中拼出了“川军能战”的威名。可谁能想到,唐明昭一撤职,张昌德竟把这支铁血部队当成了投敌的筹码! 张昌德本是副师长,捡了个“代师长”的空缺,不想着重整旗鼓收复失地,反倒被日军的威逼利诱吓破了胆。他私下勾结日寇,密谋投敌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黄克烈。这位从四川荣县走出来的团长,弟兄们大多死在抗日战场,他对着张昌德拍案怒吼:“我们穿军装是为了打鬼子,不是当汉奸!要投你自己投,老子绝不干这断子绝孙的事!” 可张昌德早已铁了心,一边扣押黄克烈的警卫员,一边用全团将士的性命相要挟。黄克烈孤立无援,只能被强行押到投敌仪式现场——日军竖起的太阳旗前,一群叛徒低着头不敢吭声,唯有黄克烈昂首挺立,双眼喷火。当张昌德陪着日军军官宣读投敌声明时,他再也忍不住,猛地挣脱束缚,指着张昌德痛骂:“你这个民族败类!川军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从他嘴里喷涌而出,身子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当场昏迷过去。日军军官见状冷笑,张昌德则慌了神,生怕这个硬骨头坏了自己的“好事”,赶紧让人把黄克烈拖到一旁,草草完成了投敌仪式。 黄克烈再次醒来时,已经被关在日军据点的柴房里。浑身酸痛的他,一想到弟兄们被迫跟着叛徒沦为汉奸,一想到家乡父老的期盼,又一次咳出了血。但他没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逃出去,再找队伍打鬼子! 他假装伤势严重、奄奄一息,骗过了看守的伪军。趁着深夜大雨,他用藏在鞋底的碎瓷片割断绑绳,摸黑逃出据点。一路上躲避日军巡逻队,靠吃野草、喝雨水充饥,足足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安徽宣城找到了第三战区的友军。 见到友军长官时,黄克烈衣衫褴褛、满脸血污,却第一时间交出了自己记得的日军据点布防图——那是他被关押时,凭着过人的记忆力偷偷记下的。他恳请长官允许自己重组部队,去收拾张昌德这个叛徒,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而张昌德投敌后,虽然当了日军的“伪军师长”,却始终被日寇提防,手下的士兵更是离心离德,不少人偷偷逃跑回归抗日队伍。没过多久,他的伪军部队就被新四军和川军残余力量联手击溃,张昌德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愤怒的村民抓获,最终被执行枪决,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唐明昭的撤职或许有战局压力的考量,但张昌德的投敌,本质上是贪生怕死、背叛民族的卑劣行径。而黄克烈的吐血明志,恰恰彰显了川军将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总有这样的硬汉,用生命守护着民族的尊严。 川军出川抗战,牺牲巨大却从不叫苦,他们图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家国安宁。黄克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军人,从来不会被威逼利诱打垮,哪怕身陷绝境,也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