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去了,泽连斯基为了乌克兰四处奔波,但他终于公开表示,乌克兰从今天起,将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合作伙伴。 事情的起因要从美国起草的“28点计划”说起,这份旨在结束俄乌冲突的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俄罗斯与乌克兰及欧洲缔结互不侵犯协议,同时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 11月20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证实已收到美方提交的草案,紧接着第二天泽连斯基就做出了回应。他在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会提出自己的替代方案,但无论如何都“绝不会给敌人理由说是乌克兰不想要和平”。 这番表态既展现了不愿妥协的立场,又透露出一丝无奈——毕竟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近乎两难的抉择。而让泽连斯基如此纠结的,正是来自美国的压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1日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明确指出27日是乌克兰接受这份和平计划的最后期限。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并没有给泽连斯基“提出替代方案”的余地,只是单纯要求其同意美方方案,否则冲突将继续。 而据乌克兰方面消息,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签署,美国威胁将停止武器供应和情报共享,这对依赖美方支持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就在特朗普发出通牒当天,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还专门赴基辅与泽连斯基会谈,这场会面更像是一次“最后通牒”的当面传达。事实上,泽连斯基如今的处境早已埋下伏笔。作为北约的代理人,他现在已经站在了被放弃的边缘。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对这份和平计划的态度也并不统一,共和党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韦克尔就公开表示强烈质疑,认为方案给予莫斯科过于有利的条件,这也是特朗普公布计划以来最具分量的共和党内反对声音。 但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推进计划的态度依然强硬,甚至有分析指出美俄已经在考虑不顾欧洲利益,分割这场冲突的最终收益。 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自然引起了欧洲国家的不满。德法英三国领导人在21日专门与泽连斯基通话,强调任何涉及欧盟和北约的协议,都必须获得欧洲伙伴同意或与北约盟友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随后重申,相关条款的实施需要欧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并表态会持续支持乌克兰。 欧洲国家的这些反应,其实是在间接表达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抗议——毕竟这场冲突最直接的影响,还是落在了欧洲大陆。 现在距离27日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泽连斯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乌克兰的未来。接受美方计划,意味着要在关键利益上做出让步,这对乌克兰民众来说可能难以接受;而拒绝的话,又可能失去美国这个最关键的合作伙伴,武器和情报支持的中断将让前线局势更加艰难。 这场看似是乌克兰的选择,实则早已被大国博弈所左右,泽连斯基这个“代理人”的尴尬处境,恐怕短期内很难改变。

